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生产、生活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作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一种理性平衡,低碳经济是实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大力支持低碳产业的发展,减少碳排放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共同维护全球的生态安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把低碳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低碳旅游正是在低碳经济理论的引导下,以旅游为载体对低碳发展方式的一种积极响应,对传统旅游业发展方式的低碳转型与升级。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境内拥有以邛海湿地为代表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彝族文化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以红军长征遗址、卫星发射基地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特色鲜明、底蕴深厚,受交通、地理位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限制,开发晚、破坏程度低,有着发展低碳旅游的先天条件和实践基础。发展低碳旅游既是凉山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突破口,又是践行低碳理念,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在低碳经济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围绕什么是低碳旅游、为什么要发展低碳旅游、怎样发展低碳旅游等问题,以凉山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凉山州旅游业碳排放量进行定量测算与定性分析,研究其低碳旅游发展现状,总结其面临的困境及问题归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凉山州实际,进一步构建出低碳观光休闲旅游发展模式、低碳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模式、低碳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提出了促进凉山州低碳旅游发展模式形成的制度保障和产业保障两大保障机制,以期实现凉山州旅游业低碳转型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