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从一开始即立足于对人现实生命的价值关照,探求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理想的社会生活,并把每个人道德人格的完善看作是整个社会完善的基础。而中国古代的哲人们又把人们道德人格完善的希望寄托在教育上。荀子说:“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荀子·修身》)《大学》则开宗明义地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传统教育的宗旨,就是要使人“明明德”,培养人格的“至善"。道德教育是道德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指一定社会或集体为使人们自觉遵循特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相应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是把一定社会或集团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人的内在品质的重要条件。而且在我国古代,道德教育亦被称为“教化”或“德教”,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教化”或“德教”,既是指面向包括统治阶级在内的全社会的道德教育,又是指学校教育中面向学生的道德教育,两者互相关联,是封建社会中统一人的思想道德观念,规范人与人的关系,完善人的品质的重要手段。可见,古代中国的整个文化传统和道德教育都是以“人”为中心,以认识人、完善人、培养人为宗旨,三者之间密切关联,不可分割。因此,就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教育的主体来讲,其实质都应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所以,孟荀各自的天人观、政治观、社会理想、人学思想等与其各自的教育思想交织在一起,共同组成的其实是一套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图式,是从内容到形式完美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尽管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都有其阶级和时代局限性,但是他们的思想之所以能对后世乃至今天还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必然不乏有价值的东西需要今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去探索、挖掘、利用。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说明论文的选题依据、背景、思路、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主要研究孟荀各自的生平简介、历史地位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环境;第三章主要从多角度审视孟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并对二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异同作了详细剖析;第四章主要探究了孟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最后为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简要总结和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