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钢扫描电子束斜面抛光规律的研究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34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5钢因其具有特定的塑性和韧性,强度高、易切削。常用于轴类、螺栓、联轴器、中等精度的塑料模具钢等零部件。而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往往受到材料表面形状和工作环境的影响,从而加剧了材料的表面磨损和锈蚀等失效形式。扫描电子束斜面抛光可有效的降低其表面失效。根据扫描电子束斜面抛光热流密度的分布特点,基于热传导微分方程和椭圆状的高斯热源模型。建立了扫描电子束斜面抛光温度场的物理数学模型,模拟扫描电子束对不同角度斜面抛光的热作用过程,得到不同角度斜面温度场的分布特征,探究其温度场的分布规律。确定其合理的参数值对45钢不同斜面进行扫描电子束抛光处理实验的研究,制得电子束抛光后的改性层。测试了改性层的表面粗糙度、耐磨性、显微硬度等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研究了扫描电子束对不同角度的斜面抛光处理前后,改性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变化,并探讨了电子束的束流、扫描速度等工艺参数对不同角度斜面45钢的表面粗糙度、抛光后的改性层、硬化层显微组织和耐磨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束抛光的热作用过程是快速加热和快速冷却;在电子束抛光热作用区域,表面温度场处于动态平衡,且热作用区域的温度梯度比较大,其值可达820K/mm。电子束束流小于8m A时,对应不同倾斜角度为0°~15°范围的斜面,随着电子束束流的增加,表面粗糙度逐渐降低,当试样为平面、束流为8m A时,改性后的表面粗糙度比原始表面粗糙度降低了51.4%。当试样为倾斜角15°的斜面、束流为8m A时,表面粗糙度比不经电子束改性处理表面粗糙度降低了70.1%;改性层的微观组织结构为针状马氏体和板条马氏体混合相的组织;当试样为平面时,硬度值最高为846.7Hv约为基体的2.73倍,当试样的倾斜角15°时,硬度值最高为747.6Hv,约为基体的2.4倍;当扫描速度为2.5mm/s时,随着斜面倾斜角度的增加,改性后的材料表面粗糙度较原始表面粗糙增加且增幅较为减慢;当扫描速度为3mm/s~3.5mm/s时,随着扫描速度和倾斜角度的增加,处理后的试样材料表面较原始表面粗糙降低;改性后组织由粗大的针状马氏体和板条马氏体混合相转化为隐针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相;随着倾斜角在0°~15°范围内变化磨损量逐渐增加,磨损量的大小取决于改性层的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扫描电子束斜面抛光对于0°~15°的斜面可以降低材料的表面粗糙度,耐磨性和显微硬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扫描电子束对不同角度的斜面抛光。可以降低不同斜面45钢表面粗糙度、提高表面硬度和增强耐磨性,该方法对开发一种新的斜面抛光和改性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系统研究了基于超出值的合作博弈的解和向量值合作博弈的解及其应用.首先,提出合作博弈基于个人超出值的最小二乘预核仁与核仁求解模型并分析相关性质.进一步,将合作博弈拓展到多维空间,给出了向量值合作博弈一种新的基于超出值的目标规划求解方法.分别给出基于联盟超出值和基于个人超出值的目标规划求解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求解多目标线性生产问题和多情况成本分摊问题中.取得的成果如下:一、基于个人超出值建立经典合作
随着电子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在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导航与制导等领域技术的不断突破,使得图像的获取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对图像的实时采集与高速传输就具有非常迫切的需求。利用FPGA能够进行并行处理数据的特点,本文设计一种基于FPGA的高速图像传输系统设计的方案。本文所做的工作主要有:(1)制定基于FPGA的高速图像传输系统设计方案。通过对现有的方案进行分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家安全形势,防空的任务愈加繁重,防空预警和反制更加困难,因此,一系列新式地空武器系统开始列装部队,在训练和教学中,若完全采用传统实弹训练方式,不仅不利于针对性的训练和提高,也不符合军费效能最大化利用的实际需求。因此研制配套训练系统,对针对性训练和节省军费开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训练过程中,训练操作指令触发和训练成绩的评估均基于飞机目标的检测,针对低空飞机目标,由移动
晶格玻尔兹曼方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简称LBM)是一种用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其最早起源于格子气自动机(Lattice Gas Automate,简称LGA)模型,而后经过几代科研工作者的不断研究与改进最终得到完善。LBM由于天然的并行性、易于实现的边界处理以及较高的计算精度,特别适合当今热门的并行计算领域,这也极大地促进了物理学与计算机科学两门学科的交叉与互融。
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相变储能材料,其通过相态转变将热能通过潜热的方式进行储存和释放,具有成本低、储热密度高、相变温差较小等优点。然而,有机相变材料大多属于固-液相变材料,其吸热熔融过程中易发生泄漏,并且存在导热系数低和热循环稳定性差等缺点。因此,本文采用多孔碳等作为导热增强基体,通过物理浸渍、静电纺丝等方法制备了一系列新型高性能的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其综
权互补问题是由标准互补问题推广得到的,它是一类相对较新的优化问题,可应用于经济学中一些均衡问题.权互补问题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到一对属于一个流形与一个锥的交集的向量,使得它们在某个代数中的乘积等于一个给定的权向量.例如,经济领域的Fisher市场均衡问题可以转化为线性权互补模型求解,从而更有效地求解.权互补问题中的非零权向量给权互补问题算法的理论分析带来了更多困难,因此目前关于权互补问题的理论研究成
广泛研究的有机相变材料大多属于固-液相变材料,在储热相变过程中由于材料吸热熔融,容易发生泄漏现象,增加了实际应用的难度。此外,有机固-液相变材料还存在导热性差的缺点,导致材料的热响应速率慢,使其储热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本文采用微胶囊封装、三维多孔基体封装以及接枝聚合制备了三类复合相变材料,所合成的复合相变材料具有优异的储热性能,同时表现出光-热转换性能和较高的导热性能,拓宽了相变材料应用范围。具体
为了保证元器件焊点质量的可靠性,在使用红外热风再流焊设备焊接元器件前,需要设置合理的工艺参数。目前,企业普遍采用多次“测温板试验-工艺参数调整”的方法来确定再流焊工艺参数,不仅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一般不具某种最优性,而且对于不能进行多次试验的PCBA(印制电路板组件: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产品不能应用。因此,针对传统的再流焊接工艺参数设计不足等
船体是由成千上百个钢制构件经过不同程度的装配工序和焊接而成,其中焊接技术在船舶制造过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可见,焊接能力和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船体构件的合格程度和一艘船的质量。在船体各种构件和分段的焊接过程中,焊接变形的存在,成为直接影响焊接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焊接是一种高温条件下连接材料的方式,从而会使得焊接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在高温发生剧烈的变化,在降低焊接质量,焊缝可靠性和船舶装配质量的
随着第三代半导体的发展,工业界对于功率器件的开关频率,电压和功率有更高的要求,这也意味着未来功率器件的封装需要承受更高的工作温度及更大的功率密度。纳米铜材料得益于自身极佳的热电性质,以及纳米材料可低温烧结的特性,研究纳米铜在功率器件封装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实用前景和价值。本文针对纳米铜烧结型器件的互连工艺和可靠性这两方面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一方面,本文从烧结温度、烧结氛围、互连界面和烧结压强这四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