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牙鲆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由于其体大味美,适于沿海养殖等特点,市场十分广阔,经济价值很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牙鲆养殖业迅速发展。然而,近年来由于野生牙鲆资源匮乏、亲鱼来源单一等情况,造成牙鲆苗种出现成活率低、生长慢、抗病力差等现象。培育生长快、抗病力强的牙鲆新品种是解决牙鲆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2003年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感染本地牙鲆的方法获得抗鳗弧菌病牙鲆群体,即选育一代;2003年引进日本牙鲆群体进行培育;并将从黄海海域捕捞的黄海野生牙鲆群体作为黄海基础群体。2007年和2008年,利用以上三个群体作为基础群体建立家系,筛选出一些生长快和抗病力强的家系,即选育二代。2008年引进韩国牙鲆群体作为基础群体的补充。
2009年利用选育一代抗病群体(SS-1)、2007年从牙鲆家系中筛选的选育二代家系群体(SS-2),以及从日本和韩国引进的牙鲆群体作为亲本,通过各种组合的交配及雌核发育,建立牙鲆家系43个。对其中33个家系进行鳗弧菌感染实验,结果表明:在抗病性能上,感染家系与对照组相比,其中两个差异极其显著(P<0.01),三个差异显著(P<o.05)。通过优势比分析发现,有四个家系的存活率是对照组的十倍以上,其中两个是选育二代抗病家系(SS-2R)的后代。SS-2R的雌核发育和全同胞近交家系组合,即选育三代抗病家系(SS-3R)与亲本一方为SS-2R的组合、所有家系组合及三元杂交家系组合在存活率上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亲本之一为韩国牙鲆的家系组合差异极其显著(P<0.01)。研究发现SS-3R性能良好,可以用于抗病纯系的建立和抗病牙鲆新品种的培育。
为了分析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应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2007年建立抗病家系之一(将其定义为亲本家系)及其回交家系和全同胞近交家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0个位点的等位基因为1.667~3.000,平均等位基因为2.3,有效等位基因为1.5532~2.887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2.0541,杂合度观测值为0.3070~0.6648,平均杂合度观测值为0.4870,无偏期望杂合度值为0.2000~0.6068,平均无偏期望杂合度值为0.6068,多态信息含量为0.2334~0.579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995,三个家系均为中度多态,多态信息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亲本家系、回交家系、全同胞近交家系,其中Poli194TUF位点在全同胞近交家系中发生纯合。家系间的
为了筛选抗病相关标记,对2009年建立的102号家系的感染材料进行全基因组微卫星扫描,从牙鲆连锁图谱上随机选取78个微卫星位点进行筛选,最终得到39个多态、稳定的位点,分布在18个连锁群上,多态位点最多的连锁群为6、7、15、16号连锁群,均为4个位点,应用这39个位点对根据存活时间而划分的四组牙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Kop19位点有两个基因型,分别为189/189,189/199,存活时间越长的小组,189/199的比例越低,最先死亡组的比例是存活组的2.89倍,初步认为Kop19位点与牙鲆抗鳗弧菌病相关,通过连锁分析和后代验证,有望应用到牙鲆抗鳗弧菌病纯系的快速建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