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因彼此之间存在着很多相似性,是容易互相误诊的疾病。幻听是双相障碍和分裂症常见的症状,也是造成误诊的原因之一。目前人们对幻听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幻听的治疗也未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部分难治性幻听仍然困扰着一些临床工作者。已有学者从幻听的临床特征和患者对幻听的信念入手,对幻听进行研究,其中有研究表明幻听与焦虑情绪相关,缺乏安全感是焦虑的核心,患者对幻听的信念影响着患者的情绪。认知行为治疗(CBT)用于治疗幻听已取得一定的效果,该疗法治疗幻听不仅仅关注幻听本身,更关注与幻听有关的认知、情绪反应和行为,但目前国内外对幻听进行多维度研究的报道不多。 目的:比较双相障碍患者和分裂症患者的幻听在临床特征、患者对幻听的信念与焦虑情绪和安全感等维度上的差异;探讨不同性质幻听与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符合入组条件的82位患者进行评定。使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使用《幻听评估量表(HAS)》评估幻听的临床特征,使用《关于幻听的信念问卷(BAVQ-R)》评估患者对幻听的信念、使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使用《安全感问卷》评估患者的安全感,分析比较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患者的幻听的临床特征、患者对幻听的信念及幻听与焦虑情绪和安全感之间的差异;根据BAVQ-R分量表评分的进行分组,分别比较“倒霉蛋”性质幻听组和“幸运儿”性质幻听组幻听的特征、焦虑水平、安全感等指标的差异,对焦虑水平和善意因子分/恶意因子分进行相关分析,以焦虑情绪为因变量,以幻听的特征和患者对幻听的信念等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1.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双相障碍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显示分裂症患者的年龄(29.5岁)大于双相障碍患者(25岁)(P<0.05),幻听的总时间大于双相障碍患者(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双相障碍患者的幻听严重程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分裂症和双相障碍幻听的临床特征的关注程度因子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X2=6.23,P=0.04),两组的行为效应因子亦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X2=6.31,P=0.04);进一步分析患者对幻听的信念,发现两组间患者对幻听的“权威量表”评分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两组患者的幻听与焦虑的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2.“倒霉蛋”性质幻听组状态焦虑的评分中位数为56.5,“幸运儿”性质幻听组状态焦虑评分中位数为39,P<0.01,幻听的恶意程度与状态焦虑评分呈正相关(rs=0.60,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幻听的属性中抗拒情感因子对焦虑有影响,标准回归系数为0.43。 结论:1.双相障碍患者和分裂症患者的幻听具有不同的特点。双相障碍患者对幻听更加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幻听具有更多的行为反应。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倾向于将幻听视为权威的,无所不能的。 2.患者的焦虑反应与患者对幻听的信念有关,不同性质幻听的焦虑情绪反应不同,在对具有幻听的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时要针对不同的信念调整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