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周时期处于中国古代社会变革与城邑发展演变的关键阶段。伴随着东周王权的衰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封制逐步瓦解,而以地缘关系为特征的郡县制逐渐发展成熟。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即晋及三晋所辖主体范围内以晋文化为主要共同特征的城邑,不仅在数量上显著增加,还经历了组织模式的优化调整,逐渐形成都城与行政职能性地方城邑组成的二级结构城市网络。因此,对东周时期晋文化区城邑模式的考察,既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也可为考察晋文化的发展过程提供独特视角。本文主要分五个部分研究东周时期晋文化区的城邑模式。第一章是绪论。先界定论文涉及的相关概念及研究对象;其次是根据晋文化的概念划定时空范围;然后说明晋文化区的历史发展背景;最后在整理和概述有关晋文化区城邑的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成果基础上,为本文的研究提出问题与创新突破点。第二章是整理与分析城邑材料。通过全面的收集和整理,本文囊括经考古调查与发掘的晋文化区城邑共192座,其中属于春秋时期的有38座,战国时期有174座,包括被战国沿用的春秋时期城邑。在了解城邑信息的基础上,将所有城邑按面积分成五个级别,再据城邑的可考性质分五个类别,依次对资料较详细或较重要的城邑进行概述并分析性质。第三章是考察城邑的分布与组织特点。依据晋与三晋的疆域范围,结合晋文化区城邑的级别和类别,分析城邑空间分布的特征与组织变迁,进而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化区的城邑经历了数量增长与组织结构层次化加深的变化,加之以大型都邑为核心的“环状”分布模式存在于城邑发展的整体布局中,这奠定了秦汉时期郡县制行政管理下全国城邑网络体系形成的基础。第四章是论述影响城邑模式形成的因素。通过分别观察自然地理环境、政治背景、军事防御、交通等因素对城邑发展的影响,发现政治因素贯穿于城邑发展的始终,是城邑模式形成的主导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因素起基础性作用,其他因素的作用程度逐渐加深。第五章是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