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20年的研究中,长余辉材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许多新型的长余辉材料得到了开发和应用。其中大多数的长余辉材料发光颜色以蓝色和绿色为主,基质主要为铝酸盐或者硅酸盐等。而长波发射的商用长余辉材料,特别是黄色长余辉材料却较为少见。本论文选择了氯硼酸钙(Ca2BO3Cl)这种硼酸盐基质材料,以常用的Eu2+作为激活剂,通过其他不同镧系离子的共掺杂,研制出了多种余辉性能优异的新型黄色长余辉材料。首先,详细研究了基质材料的晶体结构。Ca2BO3Cl属于单斜晶系,具有两种Ca的格位。结合慢扫的XRD数据,利用Rietveld精修得到了合成的基质材料的晶体学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Materials Studio的CASTEP模块计算了Ca2BO3Cl的能带结构。计算结果认为Ca2BO3Cl具有4.393 eV的间接带隙,属于较好的发光材料基质,同时也为下一步的机理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通过系列Eu2+的单掺杂样品,研究了Eu2+在该基质中的发光性能。Eu2+进入两种不同的Ca的格位后,由于晶体场环境的差异,其发射峰是一个位于580 nm的不对称发射,可以高斯拟合为两个对称的峰,分别位于571 nm和620 nm,属于黄色范围。1%Eu2+单掺杂浓度的样品具有最佳发光亮度,0.1%浓度的样品具有最好的余辉现象。单掺杂样品的余辉初始亮度和余辉衰减时间都较弱,为了改善其余辉性能,尝试通过共掺入Dy3+来提供合适的陷阱。通过系列样品的研究,发现Dy3+的掺入不仅没有改变Eu2+的发光性能,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样品的余辉性能。在254 nm紫外灯的充分照射下,样品的余辉时间可以持续近48个小时。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原因,我们利用热释光和电子顺磁共振等表征手段,探究了样品的“陷阱”情况。通过研究发现,Eu2+,Dy3+共掺杂的样品共有4种不同的陷阱。T1陷阱被归结为基质的本征缺陷;Dy3+离子自身作为电子陷阱(T2)对常温下的余辉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同时由于不等价的替代,产生了Ca的空位陷阱(T3);T4陷阱的确定是通过电子顺磁共振的测试,发现这种陷阱所束缚的电子与自由电子的g因子非常接近,继而断定了T4陷阱是O的空位陷阱。最后,我们还研究了其他镧系(Pm除外,具有放射性)的三价离子与Eu2+共掺杂的情况,并通过热释光的测试,确定了Nd3+,Dy3+,Er3+,Pr3+,Tb3+和Ce3+这几种离子所产生电子陷阱的分布情况。并结合实验结果,研究讨论了该基质材料的长余辉发光机理模型。在研制黄色长余辉材料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其他几种性能优异的长余辉发光材料。在Ca2ZnSi2O7:Eu2+的研究中,我们认识了Eu2+的发光波长在不同晶体场环境中的变化关系。在CdSiO3:Tb3+,Ln3+(Ln=Gd,La,Y)共掺杂的研究中,发现Ln3+的掺入可以有效地产生对余辉有利的陷阱,从而显著地提高了样品的余辉性能。这些结果都为黄色长余辉材料的研制提供了有效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