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鸭呼肠孤病毒σA蛋白亚细胞定位及其入核机制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mur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Muscovy duck reovirus infection)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引起的一种针对番鸭而引起番鸭免疫系统产生抑制性疾病,因雏番鸭抵抗力弱故对雏番鸭影响重大,是以对番鸭相关的养殖产业经济与效益带来巨大冲击。禽正呼肠孤病毒内核衣壳重要蛋白是 σA 蛋白,其在禽呼肠孤病毒(ARV)和MDRV两者中的编码基因片段不同,前者是由S1基因编码,后者则是由S2基因编码,二者核苷酸同源性仅77%。已有相关文献报道,ARVσA蛋白本身不含核输入序列(NLS)依然具备诱导病毒定位于宿主细胞核质中,其机制是运用核孔复合体(NPC)依赖协助扩散方式。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MDRVσA蛋白也具有入核功能,但其入核机制尚未探究,故而本试验在明确 MDRV σA 蛋白在Vero细胞和DF-1细胞定位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突变该蛋白两个关键性氨基酸位点以及在不同条件处理下对σA蛋白亚细胞定位功能的影响,明晰σA蛋白亚细胞定位的机制。
  1 MDRVσA蛋白亚细胞定位功能的探究
  本试验利用绿色荧光载体的特性,首先将σA基因插入绿色荧光载体pEGFP-N1中,经过菌液验证、酶切以及测序等方法鉴定,成功构建携带绿色荧光的重组质粒 pEGFP-N1-σA,随后将融合绿色荧光的重组质粒pEGFP-N1-σA分别转染Vero细胞和DF-1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σA基因在细胞中表达以及通过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追踪σA定位情况。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EGFP-N1-σA融合蛋白在Vero细胞和DF-1细胞中均可表达,能被σA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其大小为 73.2kDa,与预期相符;荧光共聚焦结果显示, pEGFP-N1-σA 在不同细胞系中成功表达,并跟踪到绿色荧光信号不仅在细胞质中表达,在细胞核中也有表达,证实了MDRV-YB-σA蛋白具有定位细胞核的功能。
  2突变关键性氨基酸位点对MDRVσA蛋白入核功能影响的探究
  本试验以先前本实验室成功构建并保存的 A155R、A273R 和双突变体A155R+A273R三种σA关键性氨基酸位点突变体质粒为模板,运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三种突变体基因片段,并将之与荧光载体pEGFP-N1 连接构建融合表达质粒,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pEGFP-N1-σA(A155R)、pEGFP-N1-σA(A273R)以及pEGFP-N1-σA (A155R+A273R)。构建成功后将三种重组质粒转染至DF-1、Vero两种细胞系中,运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追踪融合σA突变体蛋白动态分布情况,并通过核质分离及 Western Blot 方法加以佐证。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pEGFP-N1-σA 突变体融合蛋白在两种细胞系中均可表达,融合蛋白大小约为73kDa;荧光共聚焦结果显示:融合表达三种突变体蛋白的绿色荧光只分布在细胞质上;核质分离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突变体蛋白只在细胞质中表达,丧失了迁移细胞核的功能。
  3 MDRV σA蛋白的一种非依赖于核定位信号(NLS)的入核途径探究
  通过上述研究发现该蛋白能够定位于细胞核中,但已有显示MDRVσA蛋白本身并不具有核定位序列,初步推测该蛋白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核内的可能性很大。被动运输分为两种方式即被动扩散与协助扩散两种运输方式,协助扩散的前提条件是需要借助核孔复合体(NPC)的运载作用且在4℃时该运输方式会被抑制,而被动扩散在4℃时能够自由进入核内且无需核孔复合体的参与。本研究选用能抑制NPC功能的抑制剂-麦胚凝集素(WGA)预先处理Vero细胞和DF-1细胞,再转染重组质粒pEGFP-N1-σA,验证MDRVσA蛋白入核途径是否与NPC有关。结果发现,当WGA浓度为0.5 mol/mL时,重组质粒pEGFP-N1-σA仅仅聚集在细胞质,细胞核中并未出现绿色荧光,核质分离检测也进一步验证出相同结果。可推测,MDRVσA 蛋白进入细胞核与细胞核膜上的 NPC 有关。接着将原本 37℃培养温度降至4℃,结果显示,当处于4℃的温度环境下σA蛋白大量的聚集在细胞质中,而细胞核内并未出现,核质分离结果也得出相同结果。上述结果初步表明,MDRVσA蛋白的入核是通过借助一种核孔复合体的协助扩散方式进入宿主细胞核内,进一步完善 MDRV 的致病机理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摘要:在本地区已有一届学生使用了《英语(新目标)》教材。本文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教育环境,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从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学习习惯和交际能力等方面简单介绍在边远山区如何使用新教材。  关键词:转变;兴趣;习惯;能力  《英语(新目标)》以它新颖、独特、贴近现实生活的特点使英语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英语新教材的使用是英语教学历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在边远山区,如何按新课标要求使用好新教材
期刊
目的:钼是机体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在维持身体机能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研究表明高剂量的钼对动物机体生殖系统有严重影响,主要集中于曲精小管、精子、交配产仔参数方面,鲜有钼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方面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浓度钼对大鼠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影响,以期为研究过量钼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的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3周龄清洁级Wistar雄性健康大鼠80只,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分成Ⅰ、Ⅱ、Ⅲ和Ⅳ组,每组20只。基础日粮相同,正常饮水,分别在饮水中添加钼酸钠(以钼离子计
摘要: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员和组织群众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工会工作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是时代所唤,任务所需,工作所求。随着跨行业、跨地区大集团公司的逐步出现,所有制经济形式出现了多样性,带来了工会组织的多样化,工会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形势,服务大局,发挥作用,创新工作,促进建设,实现发展,成为异地开发建设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需从“读”和“写”两个要素做起,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真正让小学生会读书、爱读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一、读是第一个要素,小学生要善读  对小学生来说,要学好语文必须在“读”上下功夫。  古人有很多读书方法,如诵读、抄读、听读、速读、精读,等等,对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我国古代,不仅童蒙教育以诵读为主,而且形成一种社会风
期刊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凭借语言文字去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是语文教学固有的特征。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跟其他思维训练一样,应注意学习语言和学习思维,坚持在语言学习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训练过程中提高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两者和谐发展,相得益彰。  一、在理解课文内容中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尤其要尊重学生个性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使用要适时、适量、适度;课件制作不能生拉硬扯,要切合教材实际;多媒体教学要持之以恒,不能“作秀”;课堂教学过程不能搞“教材搬家”;搞多媒体教学不能投机取巧,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搞好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方法要结合语文实际,适合学生特点。  关键词:语文;多媒体;误区  多媒体教学以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演示动态的画面、表现空间的图形,在让学生了解未知事物等方面具有其
期刊
当前,针对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病,教育部提出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逐步转轨的目标。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而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则离不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主体性是人最本质的属性。”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许多专家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来概括主体性。其中自主性侧重于主体权利,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能动性侧
期刊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等。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应用性、能力型试题在文科综合试卷中逐年增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成为高考试题一大亮点。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理念,使地理教学独具魅力,让地理课堂焕发异彩,让平时的课堂教学有趣,同时让我们的学生应试有效呢?这就需要地理教师探索出合适的教学方法,让
期刊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学生和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桥梁。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十分平凡甚至十分繁琐的工作,但正是在这平凡和繁琐之下,却蕴含着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事业的顺利进行。如何有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是摆我们面前的课题,下面谈谈我的个人体会。  一、细微见真情,走进学生心灵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和事业
期刊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作为危害严重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原体。能够感染猪引起各种炎性反应和高病死率,同时还可以引起人出现高比例的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streptococcus toxicshock syndrome,STSS)。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PDH)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多酶复合体,负责催化丙酮酸氧化脱羧形成乙酰CoA(Acetyl-CoA),同时将NAD+还原为NADH,在能量代谢和循环中起关键作用。前期蛋白组学研究发现,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