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5月8日公布落实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定向增发成为我国股权再融资的手段之一并为我国定向增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wind统计,自2007年以来定向增发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引发了一股融资热潮。定向增发不仅在证券市场受到广大融资者和投资者的青睐,而且国内外学术界也将其作为研究的焦点。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发现,目前多数学者对定向增发大多聚焦于折价、盈余管理、公告效应和长短期业绩等领域的研究。并且经过实证研究发现,定向增发的折价率、正的公告效应以及短期业绩变好的现象几乎存在于所有国家的资本市场,并对这些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然而,对于定向增发的长期业绩,诸多学者研究发现,不仅不同国家的资本市场得出的结果不相一致,甚至是同一国家的资本市场由于采用的技术方法不同,结果也有所差异,并且迄今为止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完全解释这一“异象”。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和定向增发的特征,对定向增发后上市公司的长期业绩变化主要从长期超常收益率和长期经营业绩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本文以2006年到2009年实施定向增发的符合样本筛选条件的26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定向增发后上市公司长期业绩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为了研究我国A股市场上定向增发后上市公司的长期业绩,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首先,本文从理论方面论述定向增发,分别对国内外定向增发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理论阐述,尤其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定向增发进行了系统论述。与美国证券市场的定向增发相比,我国的定向增发起步晚,并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和审批程序简单等优势,使得很多上市公司都热衷于通过定向增发来融资,但这也给定向增发市场带来一定的风险。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在借鉴其他资本市场优点的基础上,发展我国的定向增发。其次,运用事件研究法及日历时间法两种方法对长期超常收益率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模型研究发现,我国定向增发后的长期超常收益率显著为负,这表明定向增发后我国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恶化。随后为进一步增强对定向增发后上市公司的业绩分析,本文又对定向增发前后的会计指标进行分析,.同样也得出定向增发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不佳这一结论。最后,本文总结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论,分别从机会窗口理论、投资者过度乐观理论和盈余管理理论等多方面进行了理论解释。并针对中国证券市场上定向增发后长期业绩不佳这一现象和定向增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使用Wruck, Hertzel和Smith发明的方法来估计调整的累积平均超常收益率(CARadj)。并且研究发现调整的累积平均超常收益率结果更为显著,说服力更强。从2006年5月8日管理办法的推行开始,我国的定向增发飞速发展,因此研究样本的显著增加,对本文研究定向增发后的长期业绩奠定了基础,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理论,使得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靠性。但是本文只是从理论层面对影响定向增发长期业绩的因素进行了阐述,并未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我们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对中国证监会对定向增发的干预提出政策建议,有理有据并切实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