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民的农村公共空间设计需求研究

来源 :四川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sun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建设的转型发展,国家投入大量物力、财力和人力来恢复乡村的文化建设和自治能力,作为承载传统文化和集体记忆的公共场所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被视为挽救乡村文化建设的灵丹妙药。但是,走进村庄后我们会发现政府投资的文化活动室、阅览室和广场空无一人,村子的村头、小卖部和公交车站却挤满了打牌、聊天的村民,那些精心设计的公共空间远不如村民自己形成的空间有活力,甚至出现了闲置与荒废,造成了严重地资源浪费。面对这种错位现象,本文将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来探究和解释这一现象的前因后果,找出农民对公共空间的真实需求。首先,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了解和梳理了相关概念的发展历史,为实证研究建立理论基础;其次,采用人类学中的田野调查法(包括观察、访谈和影像记录等方式)进行实证调查,调查Z村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状况、行为习惯以及活动空间,总结出该村庄村民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为结论提供真实数据。通过本次研究,可以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到Z村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设计问题和农民对农村公共空间的需求等内容,同时也可为设计学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可借鉴的人类学方法。首先,本文梳理了山区农村公共空间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规律,发现农村公共空间发展经历了兴盛、压缩、衰落和重塑四个阶段,而当下“重塑”阶段的农村公共空间却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城市化和泛艺术化现象。其次,在Z村的个案研究中调查了本村村民的生活环境、民俗风情、生活结构和活动习惯,发现本村村民的活动习惯具有公共性、规律性和持久性特点,且对公共空间使用有现实需求。而后,调查Z村的公共空间情况发现现有空间存在着各种问题:交易型公共空间的设施供给不足、娱乐型公共空间的活动形式单一、服务型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简陋以及旅游型公共空间的布局结构混乱等状况,并不能满足现有村民的需要,造成了需求与供给的错位。最后,根据村民对“物”、“人”和“文化”的不同需求提出结论,即:硬件设施合理完善的需求、特殊群体人性关怀的需求和乡土文化理性尊重的需求,得出农民对农村公共空间的“物-人-文化”不同需求。与此同时,站在设计伦理角度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以人为本和地域性设计三种策略,为农村公共空间设计提供方向。
其他文献
文章提出了家庭教育才是教育之根,而品格教育又是教育之根本。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者通过从家庭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利用书籍,通过生活中
民歌在人民日常生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歌作为一种亲民型的艺术载体,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但是不同地区的民歌,其所表现的音乐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更好地推动民
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由意大利学者Dorigo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很多学者将其应用在各自的领域,如医学、物流、网络等,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解决了很多NP难
<正>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高中科技创新实验是以基础教育为依托,由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协同相结合,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创新态度、科学创新精神、科学价值观、创新的知识
会议
为了研究航空发动机中介轴承故障特征,基于Hertz非线性接触理论,建立了一种考虑时变位移激励的4自由度中介轴承外圈故障动力学模型。采用双转子试验台对中介轴承外圈故障进行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发布,对接"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突出劳动教育已成学科教育趋势。对此,高中历史教学可从三个路径科学因应: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推进,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强有力的抓手。但是从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看,还存在很多问题:政府规划职能不到位、公共产品和服务投入不足、宣传营销不到位、乡村旅游缺乏专业人才等。因此,从政府视角出发,探究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查找政府在职能发挥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积极优化乡村旅游中政府职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发
网络虚拟化是克服当前网络架构僵化问题的关键技术,可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网络用户数和业务需求。其中主要问题是如何将底层物理网络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给更多的虚拟网络,这就
高中生是审美认知队伍中最易出现审美心理偏差、审美倾向模糊与审美情感冷漠的特殊群体。中学历史课堂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可与社会其他力量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
针对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源保护,目前国际社会并不存在相关的制度设计,而这项资源又极具经济潜力,因此,笔者站在国际法的角度,尝试着梳理该问题,并提出关于国际海底区域生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