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也是逐步加速,社会各界对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如何对高校教育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如何规划高校的教育资源投入方向和投入力度,从而使我国的高等教育重点从体制变革转为内部质量提升,是二十一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却存在着三大问题:第一,就评估客体而言,重视教学资源质量(输入)和所谓最终“产品质量”——学生培养质量(结果)的“性价比”,而非顾客导向的服务质量(过程);第二,就评价主体而言,重视行政评估,而非多元化利益相关者的评估;第三,就权力向度而言,重视自上而下,而非自下而上;重校外评估为主,而非“以学生为中心”的自评。作为完善我国高校环境建设的参考依据,学生参与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的发展为探究学生的在校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分析动机对学生参与行为选择的影响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促进学生认知、实践、情感三方面素质的成长为研究视角,以学生参与行为过程为研究目标,以学生参与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为研究方法,以偏最小二乘为算法的结构方程模型和Logistic回归为研究工具,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参与的内化过程、动机对参与行为的影响以及高校环境对参与的调节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第一,在总结了有关学生参与的经典理论之后,借鉴前人建立的理论模型的优势和缺陷,建立了新的学生参与内化机制全模型,在此基础上,又对理论模型的四个主链条“参与—收获”、“环境—参与”、“动机—参与”和“环境—动机”分别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到影响学生参与和学生成长的关键的环境要素,这些要素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杠杆效应”。第二,自我决定理论从动机的角度为分析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参与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弥补了当前国内大部分学者对学生就读体验以及收获成长的研究只是局限于研究学生行为和表面感知的缺陷,从心理学的层面挖掘决定学生参与行为选择的深层原因。第三,在加入了动机变量来分析学生参与对成长收获的作用机制之后,学生与学校的良性互动就形成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循环回路。随着螺旋的上升,学校的服务质量和环境建设会随着学生参与程度的提高和深入一同提升,形成学生和学校之间交替促升的局面,最终达到学校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