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桉(EucalyptusglobulusLabill.)是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巴西、中美洲和亚洲的部分国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和四川等地。蓝桉叶、根皮和果实均可药用,蓝桉果实俗称“一口钟”,为我国南方民间用药,其主要功效具有治疗感冒发热、抗菌消炎、跌打损伤、抗癌以及治疗由真菌引起的皮肤病。蓝桉果实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抗菌活性追踪的分离方法,对蓝桉果实的抗菌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对蓝桉果实的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分、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和水部分进行了抗菌活性测定。发现石油醚萃取部分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抗菌活性强于其它部分,推测蓝桉果实抗菌活性成分主要为极性小或中等的化合物,存在于石油醚萃取部分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
2、通过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柱层析、结晶与重结晶等技术从蓝桉果实的活性部分石油醚萃取部分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运用1H-NMR、13C-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桦木酮酸(Betulonicacid)(1),白桦脂酸(Betulinicacid)(2)、2α-羟基白桦脂酸(Alphitolicacid)(3)、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2α,3β-Dihydroxyurs-12-en-28-oicacid)(4)、熊果酸(Ursolicacid)(5)、3β-羟基-乌苏-11,12-烯-28,13β内酯(11,12-Dehydroursolicacidlactone)(6)、3β-乙酰基-乌苏-11,12-烯-28,13β内酯(3β-Acetoxyurs-11-en-28,13-olide)(7)、BlumenolA(8)、蓝桉醇(Globulol)(9)、表蓝桉醇(Epiglobulol)(10)、β-桉叶油醇(β-Eudesmol)(11)、β-谷甾醇(β-Sitosterol)(12)、胡萝卜苷(Daucosterol)(13)、二十二烷酸(Docosanoicacid)(14)、5-羟基-4’,7-二甲氧基-6-甲基黄酮(5-Hydroxyl-4’7-dimethoxy-6-methyflavone)(15)。其中化合物1~7为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8为Megastigmane型化合物,化合物9~11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12和13为甾体类化合物,化合物14为长链脂肪酸,化合物15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3、6、7、8、14和15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首次从桃金娘科植物中分离得到。从200g石油醚萃取部分中分离到4.214g化合物9,得率(2.1%)最高。
3、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1和12对稻瘟菌孢子萌发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62.9μg/mL和141.4μg/mL。化合物9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番茄疮痂病菌两种细菌的IC50分别为737.4μg/mL和157.9μg/mL。化合物9对番茄早疫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瓜果腐霉、水稻纹枯病菌和梨黑星病菌六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IC50分别为47.1μg/mL、114.3μg/mL、53.4μg/mL、56.9μg/mL、32.1μg/mL和21.8μg/mL。
以上研究表明,蓝桉果实抗菌活性成分主要为极性小或中等的化合物,β-桉叶油醇和β-谷甾醇对稻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蓝桉醇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蓝桉醇可能是蓝桉果实中的主要抗菌活性成分之一。本研究将为揭示蓝桉果实的抗菌活性、桃金娘科植物的化学分类学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