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脚步下,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在不断加剧,而现代城市社区在自上而下不断扩张的同时却缺乏对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环境适老化更新问题的重视。这是由于我国传统的社区更新方式都是以精英视角与正统规划理论进行自上而下的整体式改造,对社区中居民自发形成的日常公共空间关注度不高,忽视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自发性创造。随着时间的延展,这种更新方式与实际使用逐渐产生偏移,从而导致社区公共空间多样性被破坏,空间功能与老人日常需求相矛盾等问题产生。笔者以“日常都市主义”理论为出发点,尝试提出一种近距离观察社区老人日常生活的“蚂蚁视角”去突破传统的“就空间论空间”桎梏,一改以往的“宏大叙事”,深入社区老人日常生活,关注老人的自发性行为对于空间重塑的实践意义。分析总结社区公共空间与老人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的问题,从细微处入手挖掘老人对空间的日常利用模式,采用一种微观低技的改造方式将老人自发性思维与社区正规性公共空间有机结合,从而引导社区公共空间完成“自下而上”的微更新。论文主体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介绍论文的理论依据,明确“日常都市主义”、“适老化”等相关概念界定,明确调研对象和研究方法,以社区老人的“日常生活”为研究视角,展开社区公共空间日常性的研究。第二章:滨湖社区日常公共空间现状的相关研究。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踏勘,形成对社区老人日常活动、公共空间使用现状及空间划分上的整体认知。第三章:对长沙市滨湖社区3个日常空间案例进行观察,总结滨湖社区公共空间存在的适老化问题,分析社区老人对现存环境做出的行为反应,结合日常都市主义理论,提出以设计介入滨湖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的构想。通过案例研究,探寻滨湖社区老人日常行为的公共空间载体特征、空间内在组织规则,总结启示。第四章:在对滨湖社区日常公共空间存在问题的反思上,借鉴当代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微更新理念,提出滨湖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建议,并对滨湖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策略进行探究。最后以滨湖社区节点空间为例,对前文提出的的“日常”空间策略予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