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i/Al异种金属结构在航空航天、高速铁路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其焊接性差、焊接难度大。论文采用搅拌摩擦焊技术对3mm厚TC4钛合金和2A14铝合金异种金属进行了连接,研究了焊接工艺对焊缝成形及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采用SEM、TEM、微区XRD等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接头微观组织结构、脆性相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接头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Ti/Al异种金属的搅拌摩擦焊,搅拌针轴线偏向铝合金母材、与Ti/Al对接面间的距离(偏移量,δ)对Ti/Al搅拌摩擦焊的焊缝成形和接头抗拉强度有显著影响,适当增加偏移量有利于获得性能较好的接头。δ=1mm时,接头容易产生纵向裂纹;δ=2mm、δ=2.5mm时,搅拌头旋转速度(n)在400r/min~700r/min,焊接速度(V)在20mm/min~80mm/min时,均能获得较优焊缝成形。δ=2.5mm时,接头抗拉强度随旋转速度、焊接速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n=700r/min、V=60mm/min,接头抗拉强度为346.7MPa,达到铝合金母材的82.5%。焊接接头的拉伸断裂位置有断裂于热影响区、钛合金/焊核界面、Ti颗粒富集区三种。热影响区断裂方式为微孔聚集型断裂;界面处断裂方式为脆断;Ti颗粒富集区是由钛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孔洞缺陷造成的。Ti/Al接头中,焊核区组织有分层现象:上部为条状细晶区、中部为铝合金动态再结晶区、下部为钛颗粒塑化区。前进边分布尺寸小的“流线型”钛颗粒;返回边分布尺寸大的“板条状”钛颗粒,沿板厚方向定向分布,易形成孔洞缺陷。增加偏移量,接合面组织由再结晶铝合金变为Ti/Al相间分布,焊核中孔洞数量减少,组织为洋葱环形貌;增大旋转速度、焊接速度,铝合金再结晶区缩小,洋葱环面积增大,焊核中钛颗粒分布均匀,接头力学性能优异;进一步增大旋转速度、焊接速度,塑化钛合金流动面积减小,组织杂乱无规律,接头力学性能变差。Ti/Al接头中主要有TiAl3和TiAl两种脆性相,在塑化钛合金流经区生成。TiAl相存在于焊核中,是Ti、Al原子通过扩散反应形成的,其尺寸为纳米级别、呈光滑椭球形,数量较少、未连成片状,对接头起弥散强化作用。TiAl3相存在于钛颗粒与铝基交界处,以Ti/TiAl3/Al相间分布的形式。钛合金/焊核界面处生成了厚度很薄(约几微米)片层状的Ti/TiAl3/Al混合组织和TiAl相。随δ增加,接头中脆性相数量减少;增大旋转速度、焊接速度,脆性相种类发生变化,由单一的TiAl3变为TiAl3、TiAl相,TiAl相数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