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我国农产品供给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相对落后的农产品流通渠道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产品市场发展的瓶颈。多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一直存在着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流通效率低、流通中组织程度低以及信息网络不健全的问题,尤其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以及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的形势下,农产品卖难买难问题凸显,陷入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恶性循环。因此,要提高农产品流通绩效以及连接好田间到餐桌、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关系,迫切需要对传统农产品流通渠道进行变革。自2008年以来,“农超对接”的实施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上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农超对接”有利于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大型超市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通过签订协议的方法实现对接,即激励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强“三品一标”建设,有利于双方建立冷链物流系统、质量追溯体制。可见,“农超对接”优化了农产品供应链,是农产品流通方式的一次重大创新。本文研究了农超对接应用最广泛的“农户+合作社+超市”的模式,调查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农超对接”实施现状并归纳出哈尔滨市对接中存在的问题:合作社建设水平低,规范性差、入驻超市门槛高,支付时间较长、双方合作稳定性差等。基于以上研究并参考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平衡计分卡模型,结合“农超对接”的自有特点,本文构建了影响农超对接绩效的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项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剔除了不合理指标,最后确定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随后根据哈尔滨市农超对接实际调研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哈尔滨市农超对接水平进行了评价,得出哈尔滨市农超对接水平较低、超市绩效与合作社绩效相比相对较高、合作社和超市存在信息共享度差物流效率低等问题,最后本文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政府、合作社、超市三个角度对于促进“农超对接”供应链绩效提高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