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观察地氟醚以6%吸入浓度(1MAC)或安氟醚以1.6%吸入浓度(1MAC)维持单肺通气(OLV)期间,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静脉氧分压(PvO2)的变化,旨在评价地氟醚、安氟醚对OLV肺内分流(Qs/Qt)和低氧血症的影响,为胸科手术麻醉的安全提供参考。同时对一对血管收缩和舒张介质-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在OLV期间的血浆浓度变化进行观察,为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选择全麻下择期行开胸手术病人30例,ASAⅠ~Ⅱ级,年龄48~65岁,体重49~71kg,行食管癌根治术19例,单纯肺叶切除11例,无明显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及内分泌异常。将病人随机分为:1)地氟醚组(D组)15例:术中持续吸入6%地氟醚2)安氟醚组(E组)15例:术中持续吸入1.6%安氟醚。所有病人麻醉前30min口服安定5~7.5mg,肌注阿托品0.5mg,入室后建立下肢静脉液路,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2mg/kg,芬太尼3~5μg/kg,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1~2mg/kg,行双腔管气管插管。
做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插入深度为18~20cm,使导管的尖端位于右心房,行桡动脉穿刺、置管以备采集动脉血。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模式为IPPV,FiO2100%,首先行双肺通气(TLV)潮气量(VT)8~10ml/kg,频率12次/分,吸呼比1:2,氧流量2L/min,OLV时以上参数不变,维持呼气末CO2分压4~6kPa。地氟醚组:持续吸入6%的地氟醚(地氟醚蒸发器需提前预热10min),安氟醚组:持续吸入1.6%的安氟醚,两组均为每30min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5mg/kg,每45min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1h停止静脉给药。
连续监测患者心电图、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两组均于OLV前(进胸时已经TLV30min)、OLV30min时,同时抽取桡动脉血(出肺血)和右心房血(入肺血)各5ml进行血气分析并测定血浆NO和ET浓度。根据血气结果计算各自Qs/Qt值。
研究结果:
1.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手术种类及手术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体温、血色素含量、血压、心率、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2.血液动力学变化:手术开始前所测定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作为基础值,术中各时间点血液动力学指标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与OLV前(TLV30min)相比较,OLV30min后两组病人的Qs/Qt均显著性增加(P<0.01),其中安氟醚组较地氟醚组增加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OLV30min后PaO2均较OLV前显著性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地氟醚组高于安氟醚组(P<0.05)。
4.OLV前(TLV30min),两组病人桡动脉血NO和ET浓度与右心房血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LV30min后,两组病人桡动脉血NO浓度与右心房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OLV30min后,两组病人桡动脉血ET浓度与右心房血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桡动脉及右心房血的NO和ET浓度OLV前(TLV30min)与OLV30min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氟醚组和安氟醚组相比,桡动脉及右心房血NO浓度在OLV前(TLV30min)和OLV30min后两个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氟醚组和安氟醚组相比,右心房血ET浓度在OLV前(TLV30min)和OLV30min后两个时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血ET浓度在OLV前(TLV30min)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OLV30min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地氟醚组高于安氟醚组(P<0.05)。
研究结论:吸入浓度6%的地氟醚OLV30minPaO2的下降和Qs/Qt的增加均显著性低于吸入浓度1.6%的安氟醚组,地氟醚组OLV30min后桡动脉血ET浓度增加,说明ET参与了HPV反应,且地氟醚对HPV抑制作用较轻。安氟醚组OLV30min后桡动脉血ET浓度无明显变化,说明安氟醚对HPV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