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大林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概念,首先是由一些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的贬义色彩。但此后此概念被许多学者所认同并用来研究现代政治学、社会学、意识形态及苏联社会制度等问题。斯大林主义形成于苏联“新经济政策”后期这一特定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极权主义、领袖崇拜及领袖个人迷信、官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缺失等等。
“反斯大林主义”,是本文在斯大林主义这一概念基础上重构的一个新概念,是斯大林主义的反面与反对的形态。而“反斯大林主义文学”,则是“反斯大林主义”在文学领域的集中体现,它包括在斯大林个人逐步登上权力顶峰到斯大林主义逐步强化的过程中,在苏联境内外或直接或隐晦反对斯大林主义的相关文学作品,也包括从斯大林去世后一直到当代,文学领域或自觉或无意识的“反斯大林主义”的相关作品。这些作品数量庞大,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但却因种种因为被学界所忽视,或由于研究对象的重叠,被分散地归类于“回归文学”“解冻文学”“非主潮文学”“反乌托邦文学”“批判文学”等各种文学类型中,迄今尚未见到有学者从“反斯大林主义”的角度给这些作品加以收集、梳理、甄别和评骘,或由于意识形态的限制无法对此做充分客观的学术研究。这对于苏联文学研究、对于20世纪文学现象与政治现象的关系研究都是一种缺失和遗憾。
本文试图运用比较文学的“超文学”的研究方法,以“反斯大林主义”为切入点,立足世界文学的宏观视野,站在中国研究者的角度,超越国别文学研究的界限,对苏联的“反斯大林主义文学”及相关作家作品加以文本细读和微观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反斯大林主义”文学及其特征作出总体的评价和判断。为此本文选取了八位有代表性的作家,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斯大林时期苏联境内“反斯大林主义”文学的情况。在那段灰暗的岁月,他们从以知识分子的智性思考去探索民族发展道路到描绘知识分子命运本身,从企图置身政治之外到身处大清洗时代的最中心。他们或公开被政治批判、谩骂,或被无声的封杀、打压。或最终誉满世界,或至今还被埋没与无视。或冤死狱中不知所终,或被逼远走异国他乡、远离故土。但不论如何,他们的创作已然成为一个永恒的符号,在严酷的极权统治中,给予我们一线光明,而他们所发出的微弱又坚韧的声音,也反映了俄罗斯作家未被泯灭的良心与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