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时期苏联境内的“反斯大林主义”文学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大林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概念,首先是由一些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的贬义色彩。但此后此概念被许多学者所认同并用来研究现代政治学、社会学、意识形态及苏联社会制度等问题。斯大林主义形成于苏联“新经济政策”后期这一特定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极权主义、领袖崇拜及领袖个人迷信、官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缺失等等。   “反斯大林主义”,是本文在斯大林主义这一概念基础上重构的一个新概念,是斯大林主义的反面与反对的形态。而“反斯大林主义文学”,则是“反斯大林主义”在文学领域的集中体现,它包括在斯大林个人逐步登上权力顶峰到斯大林主义逐步强化的过程中,在苏联境内外或直接或隐晦反对斯大林主义的相关文学作品,也包括从斯大林去世后一直到当代,文学领域或自觉或无意识的“反斯大林主义”的相关作品。这些作品数量庞大,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但却因种种因为被学界所忽视,或由于研究对象的重叠,被分散地归类于“回归文学”“解冻文学”“非主潮文学”“反乌托邦文学”“批判文学”等各种文学类型中,迄今尚未见到有学者从“反斯大林主义”的角度给这些作品加以收集、梳理、甄别和评骘,或由于意识形态的限制无法对此做充分客观的学术研究。这对于苏联文学研究、对于20世纪文学现象与政治现象的关系研究都是一种缺失和遗憾。   本文试图运用比较文学的“超文学”的研究方法,以“反斯大林主义”为切入点,立足世界文学的宏观视野,站在中国研究者的角度,超越国别文学研究的界限,对苏联的“反斯大林主义文学”及相关作家作品加以文本细读和微观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反斯大林主义”文学及其特征作出总体的评价和判断。为此本文选取了八位有代表性的作家,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斯大林时期苏联境内“反斯大林主义”文学的情况。在那段灰暗的岁月,他们从以知识分子的智性思考去探索民族发展道路到描绘知识分子命运本身,从企图置身政治之外到身处大清洗时代的最中心。他们或公开被政治批判、谩骂,或被无声的封杀、打压。或最终誉满世界,或至今还被埋没与无视。或冤死狱中不知所终,或被逼远走异国他乡、远离故土。但不论如何,他们的创作已然成为一个永恒的符号,在严酷的极权统治中,给予我们一线光明,而他们所发出的微弱又坚韧的声音,也反映了俄罗斯作家未被泯灭的良心与良知。
其他文献
本文从中国权威的专业话剧剧本杂志《剧本》入手,通过考察1952-1999年之间《剧本》杂志所刊登话剧剧本,以大量的基础资料分析、剧本解读来揭示中国当代话剧的现实主义流变过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当代文学批评,社会文化语境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变化使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第一章以知
本文以“不是A,而是B”格式的语言事实为基础,采取多平面、多角度的研究思路,利用描写解释和量化统计的研究方法,对“不是A,而是B”格式的句法形式、语义关系、语法环境、否
闻一多作为诗人在现代诗歌史上的贡献和作为民主斗士在现代政治史的业绩已经广为人知,学界已经对这两方面有比较充分的研究,但他作为学者在学术研究上的成就并未得到充分认知
根据上海地区某工程超长灌注桩的现场静载荷试验和桩身应力测试结果,分析该地区超长灌注桩的竖向承载特性。实测结果表明,两根试桩的桩端阻力与桩顶荷载之比约为10%,超长桩的
本文以认知语法关于“有界”与“无界”的理论为基础,研究“有界”与“无界”的对立在先秦汉语句法层面的表现。具体做法是,把《论语》作为先秦汉语的代表,把杨伯峻《论语译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珍贵的历史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人借鉴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并运用马克恩主义的立场
萧乾是一位与基督教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作家,早年教会学校的经历奠定了他最初特殊的宗教意识,众所周知,萧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以一组反基督教题材的小说建立自己独特的地
本文通过梳理1930年代北京地区五所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新文学课程设置情况,辨析出因办学宗旨与培养方针的不同,各高校对待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