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恶意串通——以《民法总则》第154条为视角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longjiu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意串通无效规则在诸多质疑声中得以保留,并非立法者随意为之,其中缘由值得研究。从法条本身来看,《民法总则》第154条一改《民法通则》《合同法》的立法表述,新增“行为人与相对人”为主语,将原有“国家、集体、第三人”之表达整合为“他人”,此种改变有助于明确恶意串通无效规则的具体内涵,值得肯定。但随着《民法总则》对意思表示瑕疵体系予以完善,恶意串通无效规则的合理性面临新的质疑,厘清恶意串通无效规则与相关法律规则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务之急。显然,在恶意串通无效规则的条文表述发生改变、《民法总则》无效事由得以丰富的情况下,再以原有学说进行讨论,已无法回应《民法总则》的制度安排。为此,需要从解释学的角度对《民法总则》第154条进行梳理,以期更好地理解与适用恶意串通无效规则。
  第一章主要讨论恶意串通无效规则的内涵价值。为避免理解上的混乱,恶意串通的含义亟待明确,并亟需厘清恶意串通无效行为与作为手段之恶意串通间的关系。从恶意串通无效规则的制度价值来看,该条文具有独特的规范实益,不可被轻易替代。一方面,恶意串通无效规则在特定场合能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恶意串通无效规则作为兜底性质的法律条文,可发挥规则填补作用来应对未来繁杂的民事生活。
  第二章是关于恶意串通主体范围的讨论。《民法总则》第154条新添“行为人与相对人”为主体,双方当事人作为恶意串通的主体自不待言。但从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等角度出发,代理人(不独立第三人)和相对人亦属于恶意串通的主体,因而需要对“行为人与相对人”进行适当的扩张解释。但无论如何,一方当事人与独立第三人绝不属于适格主体,以防止恶意串通无效规则适用范围的不当扩张。
  第三章是关于恶意串通构成要件的论述。在《民法总则》的既有安排下,意思表示真实应作为恶意串通的构成要件之一。此外,不应对“他人合法权益”进行限缩解释,“他人”实质上仅是对“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之表达的优化。
  第四章是关于恶意串通法律效力的分析。就相对无效这一概念而言,我国未有统一之定论,域外立法的借鉴意义亦有限,不应盲目引入相关理论学说。从《民法总则》的条文设置来看,恶意串通无效规则属于违背公序良俗规则之特殊情形,且恶意串通行为本身具有悖俗性,因而恶意串通的法律效力应为绝对无效。
其他文献
在老龄化、高发病率的背景下,健康问题不仅成为家庭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问题,健康状况对家庭收入有重要影响。现实社会中,未成年人、劳动力、老年人因其身体条件差异,其健康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总体来说,老年人身体最差,但是不同年龄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对家庭收入影响是怎么样呢?本文主要以健康为切入点,来探究不同年龄结构家庭的健康状况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这不仅是对健康状况与农户收入间关系的延
学位
党的十八大首次使用“新型城镇化”概念,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到城镇化的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内涵最为重要的差别在于新型城镇化更加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在这一背景下,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基础,从经济、人口、公共服务、空间和生态五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度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定量研究全国2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常态,其对中国经济、社会以及其他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因为我国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再满足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于是我国开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我国政府也实施了一系列关于科技创新的政策,如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些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整体科技创新能力还是很低,另外,
信息化和机动化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使居民工作生活更加高效便捷的同时,也对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久坐和缺乏身体活动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生活特征之一。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慢性非传染疾病取代了急性传染病,成为城市公共健康的首要威胁。我国在2016年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应把健康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与此同时,步行作为一种重要的身体活动形式
学位
减少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对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出口主要依赖资源、能源以及污染密集型产品,带来的后果就是加重了碳排放的负担。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出口贸易额以每年平均20%-30%的速度增长,随着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进程加快,由此引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峻。沿海地区是贸易发展繁盛的地区,沿海地区的贸易往来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沿海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的
学位
本文对东北边境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现状进行了分析,从GDP的总量和增速、人均GDP、产业结构以及对外贸易合作等方面对东北边境地区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现有体系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又从金融市场的拓展、金融机构的经营和本外币结算等因素解读了现阶段研究区域内金融系统的实际情况。  文章第四部分对东北边境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门槛效应展开实证分析:参考Hansen的非动态门槛回归模型,
学位
中国的经济发展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但技术进步和适当的环境规制对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在经济发展中,国家对于经济的增长逐渐转移到经济发展效率上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代表性指标更能准确地评估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考虑到环境和资源约束,本文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征现有的经济发展效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和技术进步理论为本文提供了指导性的研究基础。  虽然绿色全要素
学位
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化发展进程速度加快,同时也伴随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实现以最小的生态损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当今建设新型城镇化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港澳台地区)作为研究区域,以2007-2016年城市化水平及生态效率水平相关数据作为基础,采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核密度估计分析、ArcGIS空间分析对我国
文章借鉴复杂网络理论和最大引力联结线,以东北地区铁路列车时刻表为基础数据,以哈大高铁沿线22个站点及其所属城市建成区及规划新城为重点研究对象,利用各城市遥感影像提取建成区数据,并结合人口数据,以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系数和城市紧凑度系数为依据,分析各城市的人地关系与城市空间形态,探讨高速铁路的开通对东北地区铁路网络结构和城市网络结构的空间影响,并试图对案例城市进行综合性分析评价,以期提出针对
学位
目前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使经济发展惠及民生,然而我国社会福利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社会福利状况亟待改善。许多研究已经表明金融发展对于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其中普惠金融更是增加人民福祉的关键所在。  本文从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发展的角度出发,主要研究了社会福利的两个方面——教育和医疗。本文回顾了金融发展和社会福利方面的相关文献,对这两方面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