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市场垂直价格传导的非对称性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ularmp300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我们一定要下力气也完全有能力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粮食价格是反映粮食市场状况的“晴雨表”,粮食价格变动关系着粮食生产和供给,影响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美国新一轮刺激计划实施的影响下,全球通货膨胀加剧,粮食价格大涨,全球粮食危机逼近。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粮食市场垂直价格传导机制和非对称价格传导效应,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和拓展非对称价格传导研究,正确把握粮食市场运行规律,理清当前我国粮食市场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为粮食价格调控政策和风险防范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支撑,也为推进我国粮食市场垂直整合、稳定国内粮食价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政策参考。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纵观已有研究成果,目前关于我国粮食市场垂直非对称价格传导的研究还比较少,研究方法相对滞后。已有研究主要考察了上下游两个子系统的价格传导关系,缺乏对粮食市场收购价格、批发价格与零售价格三者之间非对称传导关系的研究。我国粮食市场有其自身特殊性,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与考察。为此,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新发展的非线性研究方法从方向非对称性、区制非对称性和波动非对称性三个方面深入考察我国粮食市场收购价格、批发价格与零售价格之间的非对称传导效应。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首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非对称价格传导理论,从市场势力、消费者搜索与消费惯性、政府干预和交易成本等方面具体分析粮食市场垂直价格传导可能存在非对称性的原因。分析表明:从理论上讲,市场势力可能导致粮食市场垂直价格传导存在方向非对称性;消费者搜索和消费惯性理论主要解释了批发价格对零售价格传导存在“正向非对称性”;政府对粮食市场的政策干预可能导致垂直价格传导存在方向非对称性或者区制非对称性;交易成本的存在会使得粮食市场垂直价格传导效应呈现区制非对称性特征。其次,运用NARDL模型从长期和短期两个视角考察我国粮食市场垂直价格传导的方向非对称性,分析当价格上涨与价格下跌时粮食收购价格、批发价格与零售价格之间的长期非对称传导效应和短期非对称传导效应。研究发现,粮食市场垂直价格传导存在长期或短期非对称性,顺向传导一般呈现“正向非对称性”;逆向传导一般呈现“负向非对称性”。然而,玉米批发价格与零售价格顺向传导呈现“负向非对称性”;逆向传导呈现“正向非对称性”。本文认为,存在这种非对称价格传导现象的潜在原因是政府干预和市场势力。我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实施以及粮食市场纵向供应链上经济主体之间不成比例的市场势力都会导致粮食收购价格、批发价格与零售价格之间的非对称传导。一般而言,零售商具有较强的市场势力,批发商和粮农更可能是价格接受者。然而,对于玉米市场而言,近年来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势,使得玉米零售市场不具有价格话语权。再次,运用正则化贝叶斯估计法估计的三区制TVECM从交易成本视角测度我国粮食市场垂直整合程度,并分析当价格偏离均衡程度不同时垂直价格传导的区制非对称性。研究发现,正则化贝叶斯估计结果比传统方法轮廓似然估计的结果更符合市场整合理论;粮食收购市场与批发市场整合程度高于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整合程度,大豆市场和玉米市场垂直整合程度低于大米市场和小麦市场垂直整合程度;粮食市场垂直价格传导在不同区制具有非对称性。究其缘由,我国粮食托市收购政策的实施和托市价格的提高,扭曲了国内粮食市场供求平衡,从而影响了粮食市场纵向供应链上价格的良性传递,进而阻碍了粮食市场垂直整合。此外,当价格偏离均衡程度低于交易成本时也可能存在价格传导,意味着我国粮食市场垂直价格传导存在信息传导机制。最后,以粮食市场波动性程度作为门限变量,运用TVAR模型从市场波动性角度考察我国粮食市场垂直价格传导效应的非对称性以及国内外粮食价格传导效应的非对称性。研究发现,粮食市场处于低波动状态与高波动状态时,价格传导效应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其中,在大部分估计结果中,高波动状态时的传导效应大于低波动状态时的传导效应;在玉米和小麦市场部分估计结果中,高波动状态时的传导效应小于低波动状态时的传导效应。价格传导效应存在这种非对称性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价格之间存在信息传导机制,通常高波动状态时的价格传导效应更大;另一方面,市场波动性程度高意味着市场不确定性程度高,通常在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人们对外部冲击的变化变得更加敏感,此时粮食价格发生变化会引起粮食市场参与者更大的反应,所以高波动状态时的价格传导效应更大。然而,近年来我国玉米和小麦库存积压严重,不会出现市场恐慌,在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面对外部风险冲击,市场参与者反而会变得更加谨慎,不会轻易调整价格,因此,玉米和小麦市场处于高波动状态时的价格传导效应可能更小。根据上述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我国应该接续推进粮食市场化改革,畅通粮食生产、收储、加工和销售各环节,促进粮食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健全粮食价格信息传导机制,从全球视野来构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推进我国粮食市场垂直整合,稳定国内粮食价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其他文献
镁合金作为现阶段得以工程应用的最轻的结构金属材料,且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比刚度,是当今汽车工业结构轻量化的理想材料。然而由于镁合金具有密排六方的原子结构,滑移系少,变形模式复杂,在室温下成形能力较差,应用成本居高不下,应用范围受到了极大地限制。因此,需要对镁合金的塑性变形机理进行深入探索以提高其成形性能。介观尺度的晶体塑性模型是联系多晶体复杂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的桥梁,是探究材料塑性变形机理的有力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需要榜样引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树立了大量影响深远的英模人物,英模人物塑造也成为了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2021年,是改革开放第43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梳理改革开放波澜壮阔历程中英模人物的演进发展脉络,分析英模人物演进的图景呈现和主要特点,总结英模塑造的经验,审视当下英模塑造机制的困境及成因,探寻英模塑造的对策路径,对于促进英模
由于有机胺溶液捕集燃烧后CO2过程中存在降解,导致吸收剂损失、循环吸收解吸性能下降和能耗高等问题,阻碍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推广和应用。本工作拟从吸收剂和降解产物两个不同角度寻求探索解决之道。一方面,选择抗降解性能良好的吸收剂,强化其对CO2吸收过程,建立改善的普适性填料塔传质模型。另一方面,研究了降解产物对胺溶液吸收解吸性能的影响,建立一种快速评价降解产物性能影响的方法,可有效筛选出对有机胺吸收
由于量子尺寸限域效应,二维材料蕴涵着非常奇特的电子结构和物理性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在电子器件中,二维材料几乎都不是以悬空形式单独存在,而是与基体形成异质结。由于单层或者少层二维材料的厚度很薄,其基本物理性质容易受到基体材料的影响。因此,研究二维材料与基体的界面相互作用和电子性质等对二维材料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过渡金属氧化物不仅是良好的基体材料,而且在二维材料基异质结方面扮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劳动力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了重要动力。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抬升以及国际生产网络进一步深化,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出现了由加工贸易为主向一般贸易为主转变的趋势。与此同时,在国际贸易摩擦频繁以及国内要素成本攀升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心开始从过去的强调出口贸易转向主动扩大进口,在中国当前一揽子“促进口”政策中,引导企
资本历来是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这源于资本的虚拟性、高流动性与高盈利性。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进入快车道,而面对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资本利得课税的进程却十分缓慢,对于个人转让资产取得对收益如何课税一直缺乏系统性、纲领性的税收法规。其次,投资收益个人所得税公平性引起广泛的关注,富人比穷人持有更大比例的股权、不动产等投资性资产,由于缺乏全面完整的个人资本利得税体系导致个人所得税的负担主要落在了一般工薪阶
针对目前在车辆导航领域中多传感器配准算法未考虑传感器配准和融合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提出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车辆协同驾驶技术。将这些传感器及其子系统有机地组合起来,对多传感器及其子系统进行有效地管理、控制、决策、故障诊断,提高整个导航系统的综合性能。在前期的研究工作基础上,将车载多传感器的配准和融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基于最大期望算法提出一种联合估计配准参数与车辆位置速度等状态的信息融合算法。在未来
20世纪是一个被认为是属于电子的时代,在共振条件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造器件都表现出了极端的物理特性。电视、计算机、电子通讯及互联网这些现代文明的成果都归功于各种谐振元件的兴起。然而传统的谐振元件及谐振机制已经无法满足光学、声学、电子等高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要想推动社会和经济进一步发展,加速科技进步与创新,急需创造出一种具有超常独特共振特性的全新结构。在20世纪与21世纪的转折点上,一
目前,人机协同控制方法是智能驾驶技术的前沿和热点研究方向之一。人机协同控制方法可综合利用驾驶员与自动驾驶系统的各项能力,包括感知、决策、控制等能力,实现驾驶员与自动驾驶系统同时控制车辆运动完成车辆驾驶任务,从而避免高等级自动驾驶车辆面临的技术难点限制、社会伦理以及驾驶安全性等问题,提升车辆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然而,现有人机协同控制相关研究存在人机控制权限分配方法考虑因素不全面、设计不合理,以及人机
风能是当今最适宜大规模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大力发展风力发电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识。中国陆地风力资源丰富,而双馈风力发电技术是目前世界公认陆上发电机型的主流。论文以双馈风力发电系统运行控制技术为研究主题,对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转子侧变换器和网侧变换器直接功率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建立双馈风力发电机及网侧电流变换器瞬时直接功率控制数学模型,奠定了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