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战争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i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争对中国文学与对中国来说意义同样重大。前六十年战乱频仍,不仅带给中国人民深重的苦难,也诞生了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文学被作为一种斗争工具纳入了军事轨道。后四十年虽基本和平,但正因为战争对于中国的意义,人们陷入了对战争的怀想与抒写之中。因此战争文学笼罩了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特别是小说。  二十世纪后二十年,中国文学无论是在内容、形式、观念,还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战争文学尤其如此。一批未参加过战争的青年作家加入到战争小说的写作中来,描写他们心目中的战争,使战争小说面貌为之一新。  由于战争素来被当作男性的专利,被当作英雄成长的场所,因此战争文学被认为是男性的阳刚的文学。而女性不仅是战争灾乱的最大承受者,而且一直被历史上的战争文学抒写为战争的直接起源,因此战争与女性也牵扯不断,战争文学也出现在女性的笔下,只是与男性笔下的战争文学呈现出极明显的差异。显然,这种差异是由于性别差异引起的。那些未参加过战争的作家的小说,由于较少受实际战争的局限,具有更强烈的主观性,能更鲜明地反映出作家的历史观、审美观和性别观。因此对于二十世纪后二十年两性战争小说的比较,能有效地考查两性差异,考查女性意识的发展,考查男性意识中女性观念的进展与停滞,进而考查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变迁。  本文就是从二十世纪后二十年战争小说的研究中,主要从写作动因、战争史观、人物塑造、审美风格四个方面对两性战争小说的异同进行了比较。首先,本文从两性作家战争小说创作数量上的巨大差异出发,考查了两性作家战争小说的写作动因。由于战争作为权力秩序的更迭,无法改变男性父权专制社会的性质,也无法改变女性被统治被压迫的悲剧命运,因此两性作家在国家民族认同、历史主体认同和自我认同需求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其次,本文通过对战争史观异同的比较考查了性别差异。两性作家共同改写了“战争便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回到了民间写作上来。但男性作家却又将战争叙述成“为美女海伦而战”的古老模式,将女性物化,女性作家对此并不苟同,认为女性作为一个主体的人,不可能是战争的起源。男性作家将战争的意义归宿于国家民族话语,而女性作家因国家民族话语无法提供给女性有效保护,因此全面否定了战争。再次,本文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的比较考查了性别差异。在男性作家笔下,“英雄+美人”结构模式再次出现,男性通过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成长为英雄,而女性形象都变成对英雄进行肯定的“美人”,被欲望化、刻板化、功能化、符号化。而在女性作家那里,那些依靠杀戮与暴力成长起来的英雄却被解构了,而女性作为具有独立人格与个性的形象却树立起来了。最后,本文通过对审美风格差异的比较考查了性别差异。男性作家往往沉迷于英雄诞生与成长的种种激动人心的过程,战争小说常常成为一曲英雄诞生与成长的正剧,而女性作家却直面战争中女性面对着“两个敌人——帝国主义和男性父权专制”的困境,战争小说常常成为一曲女性命运的悲剧。男性作家的语言高亢昂扬,饱含着内在的情感张力,而女性作家的语言沉静委婉,充盈着一种苍凉的感伤情调。  总之,两性战争小说中呈现出鲜明的性别差异,这正表明了女性一直处于被统治被压迫地位的历史,二十世纪后二十年女性对此有深刻的认识,用自己的作品进行了无声的反抗;而二十世纪后二十年中,男性作家的女性观有所进展,但更多的还是表现出男性中心主义思想。
其他文献
《旧唐书》与《新唐书》都是记载"唐有天下几三百年"的官修正史,二者都为古今唐代文史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是二者对唐史的记载也存有许多的差异与讹误,必须"详辨而慎取之"
西方女权主义文论作为现代西方文论的强有力的一支在20世纪80年代走入中国文坛,并和西方其他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一起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现有的文学观念、创作模式和理论批评,由于女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加坡先后掀起了两场颇具规模,而又令世人瞩目的儒教的儒学复兴运动。第一场运动发生在1894年至1911年之间,倡导人是当时中国移民社群中著
本文试图将胡适的白话文理论置于现代性维度中,探讨胡适的白话文理论与现代性及传统性的关系,并以此考察胡适在中国现代文化史坐标上的位置。  首先,论文考察了胡适的白话文理
本文主要论述了当代中国文学中有关“历史叙事”的演变,对这些叙事背后所隐含的历史意识的变迁、特别是对当代出现的新历史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探讨,梳理并分析了其流变的过程、
在当今中国文坛,女性作家的写作越来越惹人注目,并已成为当下中国文学的一道多姿多彩的风景线。一大批女作家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心灵、敏锐的感知力和独到的眼光诉说着女性的痛苦
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的鲁迅,是白话小说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小说是鲁迅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呐喊》、《彷徨》中共有25篇小说,其数量虽然不多,但影响却非常之大。小说中
黑格尔的《美学》是西方美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所涉及的艺术理论范围非常广泛,本论文主要是集中于其艺术创作理论的研究,通过对黑格尔艺术理论观点的具体分析掌握其核心内容,并以纵
本论文尝试性地对海外华文文学创作进行了一次整体性的把握。在华文文学的根本属性、整体特征、叙事学结构以及其作为文学现象的生存论意义等问题上,作者在文中给出了自己的回
目前有关歇后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本体方面,从文化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尤其是以与人物有关的歇后语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文化内涵的论文论著更是比较少见。本文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