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传统名花牡丹用于切花生产具有现实意义。迄今为止国内外对牡丹衰老机理的研究尤其是牡丹切花采后乙烯代谢特征及其对外源乙烯响应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牡丹切花品种‘洛阳红’为试材,通过对内源乙烯代谢特征、内源乙烯释放过程中乙烯跃变的阈值、牡丹切花采后不同生理阶段用外源乙烯及1-MCP处理后开花及衰老进程中的生理形态特征、内源乙烯释放量的跟踪测定以及乙烯生物合成关键酶活性变化三方面的研究,分析‘洛阳红’牡丹切花采后乙烯代谢特征及其对外源乙烯的响应,结果如下:1.牡丹切花品种‘洛阳红’乙烯代谢类型为类似跃变型。切花开花及衰老过程中systemⅠ-systemⅡ乙烯跃变阈值出现在切花开放至3级时,此时乙烯浓度为0.0008ng/L或是发生在乙烯生成量为0.04nl/g·h。2.在类似跃变型牡丹切花品种‘洛阳红’阈值出现的阶段进行外源乙烯和乙烯抑制剂1-MCP的处理,综合评价处理间形态特征,乙烯释放量,寿命长短等因素,发现对开花指数为2级的‘洛阳红’切花进行乙烯抑制剂1-MCP处理,比3级时处理,效果要好;1-MCP的处理也较乙烯处理效果更好。3.从乙烯生物合成相关酶的水平深入探讨衰老进程中牡丹切花对外源乙烯的响应发现,乙烯抑制剂1-MCP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2级切花ACS活性的提高,但是由于ACC的大量分解产生乙烯,使得ACC含量降低。在ACC转化为乙烯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限速酶ACO活性有所下降,由此推测ACO活性下降是2级切花1-MCP处理后乙烯释放量峰值推迟,以及延缓衰老的原因。从乙烯生物合成水平验证了乙烯抑制剂1-MCP处理2级‘洛阳红’切花效果更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