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于2006年1月召开,会议部署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自主创新是贯穿《规划纲要》全篇的主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时代的主旋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人才,基础在于教育。而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单独依靠现行的课堂教学是难以实现的。课外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在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的方面;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现今的学校教育中,课外活动还处于边缘的地位,是学校育人体系的“旁枝”。其本身具有的独特价值并未得到应有的发挥和释放,本文认为课外活动应是独立于课堂教学的,并与课堂教学“并驾齐驱”的学校教育的同一系统的另一主干。因此,本研究立足自主创新时代的社会背景,基于课外活动的独特价值进行的中小学课外活动的重构探索。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了问题的提出、研究此问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篇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对此问题的已有研究。第二部分:概念界定及研究基础。对课外活动的概念进行了分析与界定,并介绍了课外活动的作用与课外活动的历史发展,陈述了此篇论文撰写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以及教育学基础。第三部分:课外活动重构的背景。自主创新的时代背景使得我们需要重视课外活动的独特价值;足够的时间保障,充足的经费投入及充足的课外活动场所是国外课外活动成功开展的有效经验。第四部分:论述了课外活动的现实形态。按照课外活动的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培养的作用不同,目前学校组织开展的课外活动可以分为德育类课外活动、科技类课外活动、体育类课外活动和艺术类课外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的局限,教师工作压力大,学生课业负担重,社会环境层面的影响这几个因素使得课外活动的价值并未得到应有的实现。第五部分:中小学课外活动重构的框架性思考。笔者从教师和学生课程理念的更新,课外活动制度层面的完善与构建,课外活动师资队伍的选拔与考核,社会舆论导向的厘清与重树等几个维度对课外活动的重构进行了框架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