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主义叙事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法国,后来扩展成为一股国际性的文学研究潮流,并与传统的小说批评形成对照。它虽然在不同程度上隔断了作品与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的关联,有其狭隘批评立场的局限性,但作为以文本为中心的形式主义批评派别,它研究叙事作品的建构规律、形式技巧的模式和方法却大有值得借鉴之处,比如将注意力从文本的外部转向文本的内部,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着力探讨叙事作品内部的结构规律和各种要素之间的关联,深化了对小说的结构形态、运作规律、表达方式或审美特征的认识,提高了欣赏和评论小说艺术的水平等等①。近年来叙事理论研究的复兴,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叙事学家们在分析文本时,一般较为注重读者和社会历史语境的作用;其二,重新审视或者解构经典叙事学的一些理论概念,例如“故事与话语的区分”、“叙事性”、“叙事者的不可靠性”、“隐含作者”、“受叙者”等等;其三,注重叙事学的跨学科研究,有意识地从其他派别吸取有益的理论概念、批评视角和分析模式,以求扩展研究范畴,克服自身的局限性,本文即针对叙事理论研究的后两个特点对叙事学的概念进行梳理与重建,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三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选题的价值、意义:对叙事学的概念进行梳理与重建,旨在给既有命题以完备性和扩容性的增补,并根据艺术逻辑的方法论串联起此前的各个章节。二、研究现状综述:“叙述者”概念在叙事学的研究领域向来存在众多见解与争议,而“隐含作者”的概念正当性更是界定不明,本文即尝试以这两个概念为出发点,由“视角”罗列“叙述者”的类型,并打破国内一直沿袭的“环境人物情节”的“三要素”模式,将小说要素重新划分为“时间空间人物情节”的四要素,且按照“时间之位移”和“空间之偏移”的主题加以分析。三、研究内容及重点:针对小说要素中的“时间”提出“位移”概念,将具有“线性”特征的时间理论抽象至几何学领域;针对小说要素中的“空间”提出“偏移”概念,以具体文本为例,研究现实空间与小说空间交叠后发生错位的可能性,并将概念所属的物理学领域转至小说研究的心理学领域。四、研究思路及难点:在本文的第二章引入两个物理学概念丰富叙事学的方法研究,并借助几何学的抛物线图形示例,用抽象画派的直线与曲线理论以及艺术逻辑中的符号效用进行辅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