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拥有广泛的影响力。然而中国足球的竞技水平与中国“体育大国”的身份并不相符。1992年“红山口会议”拉开了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序幕。截止到2009年,中国足球经历了17年的发展,却以失败而告终,带来的是痛苦的回忆。痛定思痛,为了拯救中国足球,伴随着2009年中国足坛“反赌打黑”风暴的平息,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2009发54号文),标志着承载中国足球梦的校园足球活动正式启航。《通知》中规定各部局城市和试点学校应纳入到各地体育、教育发展规划,并按照实施方案组织本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然而,在校园足球活动发展过程中,各布局城市和试点学校对校园足球活动的目标定位出现偏差,重视了竞技,忽视了普及,这种短视行为背离了足球活动的发展规律,不利于校园足球活动的健康发展,应以普及为初期目标逐渐过渡到竞技阶段,从运动员的成才规律上看,小学学学段普及是重点。因为,足球是一项需要从娃娃抓起的运动。因此,从普及的角度研究山东省小学校园足球联赛开展现状及推广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从赛制、训练、场地、指导员、裁判员、注册、保险、冠名、资金、媒体等十个方面对山东省小学校园足球联赛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经分析发现:山东省小学校园足球联赛过于依赖赛会制,主客场制名存实亡;校级联赛开展落后,系统性差,仅限于班级之间的对抗赛;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依靠上级拨款是唯一方式;训练的系统性差,时间、时间段、次数不固定;训练场地不足,且设施条件差,难以保障校园足球活动联赛的有效开展;试点学校校园足球指导员业务能力低,培训体系不健全,保障政策不完善;社会对校园足球联赛关注度不高,媒体宣传力度不够,校园足球联赛推广遇到瓶颈。注册制度不健全,与联赛脱节,不利于事业健康发展;联赛保险险种单一,覆盖面窄,无法免除家长及学校的忧患;年度联赛数量不足,无法提高球员对比赛的阅读能力。山东省小学校园足球联赛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联赛的顺利开展。联赛是校园足球活动的核心,是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的载体,是检验训练成效、促进项目健康发展的积极手段,为促进山东省小学校园足球联赛的健康发展,结合山东省现状,提出以下推广策略:合理利用赛会制,增加周末主客场制,避免周中主客场制;建设校级联赛为主导的校园足球联赛,推动校际间的交流;以公益性融资为主渠道,走公益性与商业冠名相结合发展道路;扩大意外伤险险种与覆盖面,保障运动员利益;建设涵盖资金、训练、场地、培训、注册、年度联赛数量、教育部门政策等的校园足球联赛保障体系,在人、财、物、政策等方面给予最大支持;加大媒体宣传,提高社会关注度;开展省级校园足球联赛,扩大联赛普及范围;开展校园足球趣味活动,营造良好校园足球联赛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