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新世以来环境演变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探讨其相互规律和机制,不论对现在还是未来协调人地关系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中全新世以来史前时期是全新世环境变化研究的基础和难点。本文利用AMS14C测年技术和相对定年方法,在建立可靠的沉积年代序列基础上,对采自建湖冈西剖面深度为5米以内49个样品进行孢粉分析,并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综合对比,重建全新世以来江淮东部地区的古环境演变及海岸线变迁特征。与此同时,本文还通过对研究区古遗址时空分布的统计分析,获取了新石器以来古文化兴衰变迁的完整信息。探讨古文化发展与环境演变的关系,分析江淮东部地区新石器时期考古遗址时空分布规律,从地理学、考古学、历史学等综合角度重点探讨新石器以来人类文明的孕育发展与三角洲演变、砂堤形成及海岸线变迁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的演变过程,对当地新石器古代先民的文化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曾在江淮东部地区展开地层剖面研究,取得丰富的成果,结合这一地区代表剖面——建湖冈西剖面的孢粉分析与考古学研究发掘资料,推测结论如下:(1)全新世以来江淮东部环境经历了:泥炭浅水沼泽—泥质海滩—泻湖海湾—泻湖—滨海低地环境。(2)在中全新世适宜期,受全球暖湿气候、长江、淮河三角洲的发育和海面变化的共同作用,江淮东部约7000aB.P.,陆地东扩、多道砂堤形成及古泻湖发育,形成低洼的里下河地区。适宜的水、气环境繁育了大量的水生的动、植物和大型哺乳动物,为古代先民居住提供了适宜的居住地和食物资源。岳石文化末期(3450aB.P.年稍后),气候温和略干,江淮东部长期处于盐沼环境,且海潮成灾,导致先民迁徙,古文化出现断歇。(3)新石器文化是在全新世大暖期发展起来的,但高温期并不一定意味着区域文化的繁荣。江淮东部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入海河口三角洲地貌演化特征,高温期受高海面、自然灾害等影响,地表环境并不适合人类居住,古文化的发展反而受到一定的制约。气候、海平面变化和三角洲演变是直接影响本区新石器文化兴衰的三个重要因素。古环境演变及海面变化对江淮东部史前文化的兴衰,驱动作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