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液化残渣萃余物与煤的混合粉体密相输送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emo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直接液化过程中会产生约30%的液化残渣,将其进行溶剂油萃取得到重质油和沥青是煤液化残渣深加工的一种途径,萃取工艺在得到重质油和沥青的同时,还产生约50%萃余物,这些萃余物目前尚未找到合适的处理途径,将萃余物掺混至煤粉中进行共气化是萃余物大规模资源化处理的一种方式。煤粉加压气力输送作为煤气化的上游系统,其过程稳定可控是煤气化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的重要前提,但是由于液化残渣萃余物在粒形、密度及粉体流动性等方面都与煤粉有着显著不同,这些参数均影响着气固两相流的流动特性,目前针对萃余物及其混合粉体的研究多集中在物性分析方面,将萃余物掺混到煤粉中进行高压气力输送尚无成熟理论依据可以参照。本文为研究掺混萃余物对煤粉输送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实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煤粉、煤混萃余物的混合粉体密相气力输送特性展开了以下研究:(1)粉体物性表征对某气化装置的原料煤粉(M1)、煤混20%萃余物(M2)及萃余物(ER)进行了系统的物性表征,并对M1和M2两种粉体的流动性及下料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萃余物具有高灰高硫低水分的特点,其颗粒呈现多孔粗糙结构,而煤粉颗粒则由典型光滑块状结构构成;萃余物中含有的Fe、S元素含量较高表明煤直接液化的铁系催化剂在萃余物中存在残留;流动函数法、HR指数法及休止角法对粉体流动性的表征均说明了掺混20%萃余物使得煤粉的流动性变差,且在粉体下料实验中观察到低气速下M2粉体会出现暂停出料现象。(2)输送操作控制规律研究在设计负荷为5吨/小时的密相输送装置上,进行了M1和M2两种粉体的高压密相气力输送实验,对补充风、流化风对粉体质量流量、颗粒浓度及输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高背压4 MPa下掺混20%萃余物对粉体输送过程的质量流量影响较小,而低背压2 MPa下掺混20%萃余物则会导致粉体质量流量降低;当表观气速低于4m/s时,掺混20%萃余物的粉体输送稳定性不如煤粉,当表观气速增大至4m/s后,混合粉体的输送稳定性提高至煤粉输送同一水平,其质量流量平均波动幅度小于4%,最大波动幅度小于15%。当流化数(?)≥2.5时,M2粉体的质量流量趋向稳定,粉体质量流量平均波动与最大波动幅度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95。(3)管道压降特性研究针对两种粉体M1和M2展开了管道压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掺混萃余物会导致水平直管的压降大小和压降波动性增大;通过最小二乘法对气相压降进行了优化计算,得到25mm和15mm管道的壁面粗糙度分别为0.015mm和0.013mm,气相压降计算误差小于10%;通过量纲分析法得到水平直管、垂直管及弯管的颗粒相附加压降系数关系式,M1和M2的管道压降计算值与实验值误差在30%以内;在低弗洛德数下,M2的颗粒相摩擦因数明显高于M1,随着Fr的增大,两者则趋向一致;气相压降是总压降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颗粒相压降在总压降中的占比逐渐减小。(4)气力输送工艺模拟研究通过Aspen Plus工艺模拟与数据校正获得了Muschelknautz压降模型参数,并对模型的计算精度进行了对比评估,对模型参数及工艺参数对管道压降的影响进行多工况研究;最后对Shell煤气化中的煤粉输送管线压降进行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Aspen Plus的模拟计算可以获取输送相图中的最小压降及经济气速,当模拟条件与校准工况相近时,压降计算误差减小至20%以内;模型参数和工艺参数主要是通过改变颗粒与壁面的撞击压降和颗粒在管道内的滑移压降来影响管道总压降;Shell气化的煤粉输送管线中压降最大部分为垂直管,压降高达51.7%,水平管压降为27.6%,弯头1和弯头2分别占据总压降的8%和13%。管道内表观气速和经济速度沿煤粉流动方向缓慢增大,其均值分别为8.8m/s和7.1m/s。
其他文献
早侏罗世是全球重大地质历史时期,伴随着潘吉亚大陆裂解和中大西洋形成,火山活动频繁,包括中大西洋大火成岩省、卡鲁—费拉大火成岩省和巴塔哥尼亚大火成岩省等,环境—气候变化剧烈,出现了如早侏罗世早普林斯巴赫期变暖事件、普林斯巴赫—托阿尔期边界事件和早托阿尔期大洋缺氧事件等。当前对这些环境—气候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特提斯洋海相地层,它们在陆相地层的记录和表现以及它们与早侏罗世火山活动之间的关系人们还知之
学位
背景: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4,但死亡率很高,排名第2位,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病率约占PLC的75-85%。尽管肝癌的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但由于肝癌发病因素复杂、易转移、对化疗不敏感、手术切除后易复发,PL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仍不高。如何降低PL
学位
[目的]小脑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PC)主要从起源于广泛脑区的苔藓纤维(Mossy fiber,MF)-颗粒细胞(Granule cell,GrC)-平行纤维(Parallel fibre,PF)途径和起源于延髓下橄榄核(Inferior olivary nuclus,IO)神经元的攀爬纤维(Climbing fibre,CF)途径获得来自外部的兴奋性信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
学位
贵金属(金、银)纳米材料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领域具有优异的性能和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而金、银纳米材料的形貌、尺寸、结构、元素组成以及其排列情况等都会对其SERS性能有明显影响。因此,设计和制备基于金-银纳米材料的SERS基底对于实现其定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银因其具有最高的等离子效率和电磁场增强性能,是目前已知最佳的SERS基底材料。随着银纳米颗粒的尺寸增加,其散射效率因子会逐渐增加,作为
学位
煤自燃是煤炭开采中的主要灾害之一,煤自燃高温区域探测与圈定是提高煤自燃防治效果、实现精准防控的关键。目前煤自燃区域探测与圈定主要采用指标气体法、测氡法等,但这些方法都属于间接法,准确性低。电磁法是直接探测与圈定煤自燃的方法,能实现精准探测。与常规电磁波段相比,太赫兹具有波长短、带宽广和指纹谱性等优点,能提高探测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实现精准探测。在煤自燃探测领域尚未有人利用太赫兹技术进行研究。论文对自
学位
微地震监测技术利用观测仪器接收微小震级地震信号,通过预处理(去噪、事件到时拾取)、震源定位和震源机制反演等微地震处理和震源反演方法,描述地下岩体破裂的时空展布和力学性质。基于安全生产、产能提升、环境保护等因素,微地震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矿山开采、水库监测、火山监测、水力压裂以及二氧化碳封存等领域。精确的微地震数据处理和震源反演方法是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基础,对微地震监测结果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因微地震
学位
本文选择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南端临汾区块薛关断裂以西的构造斜坡带煤层气桃园试采井组为研究对象,研究揭示了该区深层煤储层地质特征及开发面临的挑战。详细探讨研究了煤层气排采过程中影响压降扩展及渗透率变化的6个因素,提出影响该区煤层气排采过程中压降扩展及渗透率的主要因素是应力敏感效应、煤粉堵塞、速度敏感效应和气水相渗变化规律。系统总结和分析了该区煤层气井排采效果和生产特征,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煤层气井的排采
学位
煤炭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中的主要能源,一直占据着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地位;随着蓝天、青山、碧水的环境保护措施出台和人民生活幸福感、获得感的增强,国家通过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压缩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耗占比,但在可预期的将来,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地位仍将保持不变。众所周知,煤炭的开采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能源动力的同时,也诱发了地表沉陷、土地损毁、环境破坏、工农关系紧张等一系
学位
活性焦在120~200℃低温范围内能通过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将烟气中的NOx净化,避免了因V2O5/WO3/Ti O2类传统脱硝催化剂因窗口温度高(300~400℃)需要将脱硫后的烟气在脱硝时再次升温,可节约大量能源。此外,活性焦干法联合脱硫脱硝技术还有脱硫脱硝一体化、硫资源化、不耗水等优点,适于大流量低温烟气的净化。近年来,国内建成
学位
以中低温热解为核心的煤炭分级利用技术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加氢热解可以实现低阶煤的部分气化和液化,制取富含化学品原料的优质煤焦油。本文采用加压固定床试验装置研究了淖毛湖煤常规热解(氮气气氛)和加氢热解特性,揭示了氢气对热解产物分布规律的影响,提高了焦油产率与品质。对比分析了加氢和常规热解所得气体、焦油、半焦性质之间的差异,揭示了氢气在热解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明晰了加氢热解机理。并且以加氢热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