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长期以来一直集中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忽略了同样客观存在并大量发生的操作风险,因而并未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全面风险管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BaselⅡ)将操作风险带入了人们的视野,并将其纳入了银行资本计量和监管范畴。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不同的是,操作风险涉及了银行的所有业务、影响因素多且更为复杂,与银行内部控制的关系最为密切。但在现实环境和银行管理实践中,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度量、控制等管理环节并未有机结合起来。而现有相关学术研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没有形成统一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理论体系,大多从微观金融管理理论对操作风险进行理论解释,对操作风险状况评价体系的构建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绝大部分采用商业银行外部损失数据进行操作风险度量研究,操作风险度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理想等。随着我国近年来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频发,操作风险日益受到监管层及商业银行自身的重视,迫切需要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本文围绕这一前沿和热点问题展开研究,论文主要内容结构如下:首先,本文对国内外现有操作风险管理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评述,详细分析了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系统分析和完善了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具体包括操作风险的内涵、特征、分类,操作风险的三大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操作风险管理的理论解释,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体系,内部控制要素、方式和评价方法,并重点分析了内部控制要素与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之间的关系。第三,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收集资料和分类统计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征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现行操作风险管理与国外先进银行之间的差距。第四,对操作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和分析,在初步构建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人员、技术、流程、外部事件、内部控制过程和内部控制结果等因素;对评价指标进行了进一步的筛选和赋权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操作风险综合评价模型;结合H银行Q省分行2005-2012年的相关数据,分析阐述了操作风险综合评价体系的具体应用和分级管理方法。第五,比较分析了操作风险度量的不同方法,阐述了选择CVaR-POT模型进行度量的优势和局限性;详细分析了H银行Q省分行的操作风险资料的收集范围和损失数据的分布特点,结合该行近八年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统计特征,分析采用CVaR-POT模型的适用性和具体度量过程;分析对操作风险度量结果进行修正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提出利用操作风险综合评价结果对CVaR-POT模型度量结果进行修正的模型及具体方法,分析说明了本文的度量修正方法相较于现有研究成果的改进之处。这一方法充分考虑了内部控制因素对操作风险的影响,克服了单纯依靠主流度量模型的缺陷,提高了操作风险度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节约了银行资本。最后,结合构建的操作风险状况综合评价体系,提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策略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