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为常用中药枇杷叶的活性成分研究。以药理模型从枇杷叶乙醇提取物中筛选出具止咳作用的部位A,具抗炎作用的部位B,并对其进行了成分分离。运用化学和光谱方法鉴定了其中22个化合物,将5个新化合物命名为枇杷甙Ⅰ、枇杷甙Ⅱ、枇杷甙Ⅲ、枇杷素与异枇杷素。为新版中国药典制定质量标准选取指标成分提供了确切依据,同时亦填补了蔷薇科枇杷属研究的空白。 第二部分对鞭柱唐松草、长柄唐松草化学成分做了研究。鞭柱唐松草是唐松草属美洲唐松草亚属在亚洲分布的独有种。从其根与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其中两个化合物为新的三萜皂甙,分别命名为24S-环菠萝蜜烷-3β,16β,24,25,30-五醇-3-O-(2-O-β-D-木糖基)-β-D-木糖甙与24S-环菠萝蜜烷-3β,16β,24,25,30-五醇-3-O-(2-O-β-D-葡萄糖基)-β-D-木糖甙。从长柄唐松草全草乙醇提取物黄酮类成分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其中一个为新黄酮甙,命名为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7-O-[6-O-(4-O-乙酰基-α-L-鼠李糖基)-3-O-β-D-葡萄糖基]-6-O-乙酰基-β-D-葡萄糖甙。同时论述了毛莨科次生代谢产物化学系统学意义。提出①唐松草属植物的化学性状概貌为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三萜皂甙、黄酮类成分;②三萜皂甙、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等成分的阐明证实唐松草属植物是毛莨科中蓇葖果类群与瘦果植物类群的过渡类型,不支持升麻族独立成科的观点;③中国毛莨科植物分类系统可做适当调整,将黄连族升为黄连亚科置于系统的首端更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