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了最具影响力的中国钢琴协奏曲之一的《黄河》作为阐释的对象,试图通过深入分析其历史文献和谱面现象符号多角度地去解读该作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发掘它的潜在意义或获得新的意义。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在对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意义阐释中,融入了个人的视角和思维因素,以期发掘作品深层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并最终作用于自己的演奏过程中,在演绎中将技巧融会贯通的同时也使心灵融入到音乐的灵魂当中。探究音乐及音乐作品的本质后便不难发现,音乐属于人类文化的范畴,若想揭示其中的奥秘必须将它还原到文化的领域中去,因而论文采用了多角度、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试图突破固有的、局限的研究模式和思路,将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研究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并综合运用地理、文学、政治等学科的理论成果,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度阐释,为演奏者今后演奏该作品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文本,而不是仅仅限于谱面上的束缚。全文共分为五章,从作品题材的选择上入手,分析其音乐本体,审视音乐风格,以新的视角解读其审美价值和深层意蕴,并最终体现在钢琴演绎上的融会贯通。第一章主要从作品的选材讲起,该作选取了对中国人具有特殊意义的“黄河”为抒发作曲家内心情感的对象,本身就为其作品成功加足了砝码,正所谓“好的选材是成功的一半”;第二章则主要从音乐本体和形式的角度阐释了《黄河》的曲式构成、和声织体以及艺术表现等问题;第三章对钢琴协奏曲《黄河》的风格特征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作品是多种风格的融合之作,民族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现实主义风格三种风格交织在一起,构成作品独有的个性风格;第四章将视野集中在作品所富有的深层含义中,包括美学、文化内涵等多方面,透过表层现象窥其内在本质,为深入理解作品做好了实质性的准备;第五章则从钢琴演绎的实践出发,总结了作品中所渗透的技法原则,揭示了作品的灵魂所在,将技巧融合心灵去演奏才能真正揭示出协奏曲中的“乐魂”。值得一提的是,《黄河》不论在创作题材还是形式和手法等各方面均有别于西方同类题材的协奏曲,处处渗透着中国特色,笔者正是抓住了作品各方面所渗透的中国特色之处来加以阐释,提纲挈领,以求更好地来解读这部最具中国协奏曲代表性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