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阐释学是一门研究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古老学科,经历了从神学阐释学逐渐发展到现代哲学阐释学的漫长过程。现代阐释学认为,翻译就是理解和阐释的过程,理解是阐释的基础。现代哲学阐释学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指出,译者既是读者也是阐释者,其特有的“前理解”或“偏见”,使其理解与阐释不可避免地受到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典籍翻译来说,译者对于原文本语言和文化的充分理解至关重要。因为,典籍翻译实际上包含了两个视域融合过程和两个翻译过程:两次视域融合分别是原文本的历时视域与译者的现在视域的融合以及译文的历史视域与译文读者的现在视域的融合;两次翻译过程是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翻译及从现代汉语到英语的翻译。由于文化差异,每一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时往往很难在目的语中找到一个可以完全与之对应的词汇。“道”就是这样一个文化负载词。在中国的典籍中,“道”是一个核心的概念,理解“道”对于理解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哲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国典籍越来越多地被翻译成英语,“道”这一概念的译法也是各不相同。因此,本文将尝试用哲学阐释学的理论对中国典籍中“道”这一概念的内含及其英译进行分析,试图说明在翻译典籍时充分理解源语文本文化的重要性并希望本文能够对中国典籍中大量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有所启示。本文共五章。第一章通过语言,文化及翻译的关系阐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加强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对其文化的翻译非常重要,而在文化翻译的过程中,具有文化特色的词汇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因此研究如何翻译文化负载词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支撑。重点介绍了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的几个基本概念:“理解的历史性”,“偏见/前理解”,“视域”及“视域的融合”,以及“效果历史原则”。伽达默尔认为,翻译就是理解和阐释的过程。本章对哲学阐释学对翻译的影响做了简要的论述。第三章从字源的角度以及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中“道”字的应用来说明“道”这个概念的具体哲学抽象历程,同时结合两部字典对“道”的定义,说明其作为文化负载词的丰富内涵。第四章首先分析了哲学阐释学在典籍翻译中的运用,即两次视域融合,两次翻译。然后通过大量实例,对“道”在典籍中的内含极其英译的阐释性理解和翻译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第五章是结论部分。通过第二章的理论部分和第三、第四章对“道”的含义及其英译的探讨,进一步分析总结了在哲学阐释学理论指导下,影响中国典籍翻译的因素,希望能够对中国典籍中大量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