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结构性调整带来了宏观经济紧缩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长期存在的支出责任与财权不匹配的畸形发展下,地方政府为实现地区经济发展而被迫大量举债,最终导致地方政府债台高筑,风险累累。截至2020年2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2.53万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2.14万亿元,专项债务10.39万亿元;政府债券22.34万亿元,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约0.18万亿元。随着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张,与之而来的各种债务管理问题逐渐显现。例如,地方债务过多降低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挤占了社会投资和消费,增加地方在金融、财政、经济等多方面的风险。总体而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尚在可控范围,但由于统计口径不一、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透明性,地方政府债务实际规模和风险更大。近年来,分税制改革不断深入,地方政府财源收紧,不得不依赖土地出让方式进行债务偿还,以致于在偿债高峰期面临沉重的偿债压力。根据财政部3月3日公告,截至2020年2月末,地方政府债券剩余平均年限5.4年,其中一般债券5年,专项债券5.8年。因此,如何在有限期间内提高地方债务项目收益以实现债务自偿,是减轻偿债重担的重要举措。另外,在地方债务投向的公共项目迅速增加时,伴随着债务管理不善、形象工程泛滥、资金到位率低下、官员寻租腐败等现象,地方债务支出的绩效管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密切关注。本文基于这一背景,研究地方政府债务支出绩效管理问题,并尝试构建具有层次性的地方债务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支出绩效评价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相关参考。本文在理论结合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债务形成机理进行理论探讨,并详细阐述了地方债务支出绩效评价的研究方法和体系设计成果。接着,本文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从总量和结构等方面客观说明了地方政府债务支出的现状,并总结出债务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举债主体偿债能力不足、债务支出体系复杂风险积聚、支出绩效管理水平低下等。在充分考虑现实问题和债务支出项目特点的基础上,从“投入—运行—产出—结果”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取38个定量和定性指标、4个修正(外部影响)指标,构建地方政府债务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验证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适应性,本文利用数据包络法,对近5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支出绩效管理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支出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投入产出绩效水平不稳定。横向比较来看,经济发达省份(例如广东省、北京市)虽然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投入高,但产出绩效水平也普遍高于经济欠发达省份(例如海南省、青海省)。纵向比较来看,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地方政府债务支出绩效水平存在不断改善的迹象,说明这些地方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问题。针对当前地方债务绩效评价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充分借鉴国外(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地方政府债务支出绩效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出相关建议。以此,为地方政府债务支出的绩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