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s syndrome, TS)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肌肉抽动引发的运动性抽动(motor tics)和发声性抽动(vocal tics)。从目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来看:TS发病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多神经递质、多神经通路参与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从单一途径认识和治疗该病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这一方面是西医所面临的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棘手问题,同时也为中医治疗TS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导师王素梅教授带领课题组一直致力于该病的基础实验与临床研究,并在“扶土抑木”大法指导下创制了治疗小儿TS的中药组方一一健脾止动汤,临床疗效确切。为进一步探讨该方治疗小儿TS的神经生化学机制及作用靶点,本课题拟在亚氨基二丙腈(IDPN)建立TS小鼠模型基础上,采用动物行为学、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酶联免疫吸附(ELISA)、Western blot等方法,对TS模型小鼠刻板行为、脑内纹状体多巴胺(DA)系统及谷氨酸(Glu)系统递质、受体、转运蛋白等指标进行检测,进一步揭示健脾止动汤治疗TS的作用机制。本实验分为4个部分:(1)观察并比较TS模型鼠治疗前后刻板行为积分变化;(2)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S模型鼠纹状体DA、高香草酸(HVA)及多巴胺受体D1R、 D2R含量变化;(3)MicroPET技术检测TS模型鼠纹状体内多巴胺转运蛋白(DAT)分布情况;(4)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Western blot法检测TS模型鼠纹状体Glu含量及谷氨酸转运蛋白GLT1表达水平。动物模型建立及分组:腹腔注射IDPN,350mg·kg-1,每天1次,连续7天,建立TS小鼠模型。8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泰必利组、健脾止动汤组,每组20只。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健脾止动汤对TS模型鼠刻板行为的影响腹腔注射IDPN后,造模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部抽动、旋转等刻板运动。与模型组相比,泰必利组和健脾止动汤组刻板行为平均积分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其中,健脾止动汤组改善模型小鼠刻板行为的疗效优于泰必利组(P<0.05),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二组刻板行为积分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2.健脾止动汤对TS模型鼠纹状体DA、HVA、D1R、D2R含量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DA含量在泰必利组、健脾止动汤组和空白对照组中呈高表达(P<0.05);HVA含量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健脾止动汤组与模型组比较,D1R含量升高(P<0.05);D2R含量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健脾止动汤对TS模型鼠纹状体DAT表达的影响MicroPET冠状平扫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小鼠双侧纹状体区示踪物11C-β-CFT呈高亮聚集分布,大体上呈均一对称分布特点,而模型组纹状体区11C-β-CFT呈低密度聚集分布。药物干预后,泰必利组和健脾止动汤组11C-β-CFT重摄取率远大于模型组(P<0.01),且健脾止动汤组重摄取率高于泰必利组(P<0.05)。4.健脾止动汤对TS模型鼠纹状体Glu、GLT1含量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纹状体Glu显著升高(P<0.05)。药物干预后,泰必利组和健脾止动汤组Glu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健脾止动汤组下降程度较泰必利组显著(P<0.05),接近于正常水平(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鼠纹状体GLT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药物干预后,泰必利组、健脾止动汤GLT1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所下调(P<0.01),但二者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且二者表达量远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止动汤针对IDPN诱发的TS模型鼠具有确切的抗抽动疗效。TS模型鼠纹状体DA及Glu系统内存在神经生化学改变。主要表现为:DA及其受体表达紊乱,DAT呈现低表达,Glu及其转运体GLT1含量升高。健脾止动汤可能通过上调TS模型鼠纹状体内DAT,增加突触间隙DA重摄取;降低Glu含量,抑制黑质-纹状体通路的运动兴奋性,从DA和Glu双系统、多靶点来发挥抗抽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