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若得不到正确的医治,长时间发展下去极易产生癌变;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到目前为止,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本实验旨在通过建立和应用各种小鼠肠炎模型,揭示Erbin在肠炎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这一研究将为预防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思路和理论基础。我们首先观察了Erbin在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然后,我们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化学诱导法成功构建了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及修复模型,并结合自发性慢性肠炎小鼠(IL-10基因敲除)模型,检测Erbin的表达特点;同时,我们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变肠组织标本中检测了Erbin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我们应用DSS化学诱导法建立了Erbin C-端PDZ结构域突变小鼠(Erbin△c/△c小鼠)的溃疡性结肠炎及修复模型,观察Erbin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及修复中的作用,并探讨Erbin是否可能通过自噬途径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调控。主要研究结果:(1)X-gal染色结果显示,Erbin在小鼠小肠和结直肠组织的粘膜上皮有较高的表达。(2)以小鼠体重、分离出的结直肠形态、结直肠重量、长度及其组织病理学及5种炎症因子(IL-1β,IL-6,IL-10,TNF-a,MCP-1)mRNA表达情况作为评价指标,发现DSS化学诱导法可成功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及修复模型;免疫印迹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rbin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急性阶段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较对照组低,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修复阶段的结直肠组织中表达较高。(3)与对照组小鼠相比,Erbin C-端PDZ结构域突变小鼠(Erbin△c/△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急性阶段体重下降明显、修复阶段体重回升减缓;结直肠长度缩短、重量增加及长度与重量的比值增高;组织学上表现为肠道炎症范围更广、隐窝损伤更严重;同时炎症因子IL-10在溃疡性结肠炎急性阶段结直肠组织中表达很高。(4)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临床溃疡性结肠炎标本发现,Erbin在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肠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降。(5)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方法显示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急性阶段结直肠组织中LC3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低,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修复阶段结直肠中LC3蛋白的表达较高;未进行任何处理的Erbin△c/△c小鼠结直肠组织中LC3蛋白的表达较高于野生型(Erbin+/+)小鼠;无论是溃疡性结肠炎急性阶段还是修复阶段,LC3在Erbin△c/△c小鼠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Erbin+/+小鼠。结论:Erbin在肠组织上皮中高表达;Erbin PDZ结构域的缺失促进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Erbin PDZ结构域的缺失促进自噬,这可能是Erbin调控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