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翻译中的风格传递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er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格的传递,是文学翻译中最敏感而复杂的问题之一.古典名著《红楼梦》自18世纪中叶诞生以来就被广为传阅,更有众多名人为研究它而著书立说.自19世纪30年代开始,中外译者就用英、法、德、日、俄等在内的多国语言以节译、缩译或全译的形式将其译出."红学"家们,批评家们,甚至诸多学者都对其中风格的传递问题进行过热烈地谈讨.《红楼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在结构安排上"文备众体",继而被冠之以"百科全书"之名.前朝发展起来的各种文体,如诗、词、曲、歌、谣、谚、赞、诔、偈语、辞赋、联额、书启、灯谜、酒令、骈文等等,都在这一巨著中有所引用,仅以其中的诗体而言,就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有咏怀的、咏物的、即事的、即景的、怀旧的、打油的,有限题的、限韵的、限诗体的等等,极其丰富多彩.这些韵文不但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是整部小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文引用了刘宓庆先生风格翻译论中的风格符号系统理论,试图对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的译本进行粗略地评述,比较二者在《红楼梦》诗歌翻译中是否对原作风格进行了成功地传递.全文分为六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风格这一概念在中外文学史上的地位及诗歌的风格特征.第一部分扼要介绍了《红楼梦》中诗歌的基本特征及其在两个译本中的翻译情况.第二部分对刘宓庆翻译风格论的风格符号系统从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作以简单阐述.第三总部分依次谈论了风格的可译性,风格传递的三种基本方法,形式标记在《红楼梦》诗歌翻译中的风格传递以及非形式标记在其风格传译中的表现等.第四部分粗略叙述了译者在对《红楼梦》诗歌的风格进行传递时,因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所遇到的限制因素.结论部分对全文作以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作与翻译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本论文试图分析发生在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接受、误读和过滤问题,展现中外文化交流中彰显、制造出的裂痕;并考察翻译作为中介
人性是人固有的自然本性。对于人性的研究,最重要的途径是获得自我认知。今天,科技的发展极大地、史无前例地满足了我们的物质需求,但这种发展同时异常地限制了我们的自我认知。
本文首先借鉴已有理论解读隐喻对俄罗斯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然后结合现实语料寻找隐喻的翻译策略,丰富俄汉隐喻翻译理论并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本文通过对俄罗斯文学
学习风格一直作为说明学生在学习上有差异的几个因素之一而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旨在研究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感知英语学习风格的喜好,特别是调查他们学习风格喜好与性别,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对当代英国女作家拜厄特的代表作《占有:一段罗曼史》中的女性叙事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该小说特有的女性叙事的解读,揭示了该叙事策略的运用是对传统男
本世纪上半叶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世界在思想上的冲击是巨大的,导致了社会精神领域内危机四伏,许多人对人类的处境和未来惶惶不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两件大事——纳
本论文旨在探索指导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以及在此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担任的角色。 本文在回顾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历程之后,指出了传统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及其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运用及其规律的学科。自从1938年,莫里斯把语用学作为符号学的一部分提出以来,语用学被广泛认为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近年来,语用学的观点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