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认知理论认为,语言理解的本质是对于“先在意义”的加工。而涉身认知理论认为,语言理解是以人的身体经验为基础的。本研究以新近提出的语言理解涉身认知理论模型“索引假设”为理论框架,利用E-prime、ERPs(Event-related Potentials)技术,以英、汉两类语篇作为实验材料,探究下问题:中国高级EFL学习者在汉英话语理解中,是否存在物用性提取效率差异?本研究采用被试内2(话语类型:物用性可提取话语与物用性不可提取话语)×2(语境类型:英文语境与汉语语境)实验设计,被试为16名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其中男生2名,女生14名。本研究共分为两个实验中,首先要求被试认真阅读并理解一个由段落和关键句构成的话语,接着判断探测词的真假,最后需要判断随后呈现的陈述句是否与前面的话语内容相符合。实验使用E-prime2.0软件编程,Neuroscan4.5和Synaps 2采集并分析脑电数据,最后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行为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物用性”可提取条件下,中国高级EFL学习者对汉语语境下的目标词的反应时(M汉/可提取=929.7ms)短于英语语境下英语目标词的反应时(M英/可提取=1087.6ms),并且存在显著差异(t可提取/汉英=1.63,p=0.041);而在“物用性”不可提取条件下,中国EFL学习者对汉语语境下的目标词的反应时(M汉/不可提取=1005.5ms)也短于英语语境下目标词的反应时(M英/不可提取=1184.3ms),但差异不显著(t不可提取/汉英=1.88,p=0.22)。这表明,中国高级EFL学习者在英汉话语理解中存在物用性提取效率差异,母语效率更高。(2)脑电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物用性”可提取条件下,探测词在280–550 ms时间窗内英语语境(MA汉语=-0.551)所诱发的负波要大于汉语语境(MA英语=0.346),且差异显著(t可提取/汉英=2.31,p=0.041)。而在“物用性”不可提取条件下,探测词在280-550ms时间窗内汉语语境(MA汉语=-0.741)下所诱发的负波要大于英语语境(MA英语=0.467),并且差异显著(t可提取/汉英=5.103,p=0.007)。这表明,中国高级EFL学习者在英汉话语理解中存在物用性提取效率差异,与行为数据的结果一致。综上所述,中国高级EFL学习者在英汉话语理解中存在物用性提取效率差异,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语言模式转换所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