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世界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有赖于优秀昆曲人才的涌现,取决于昆曲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本文采用以点带面、个案研究的方式,回顾二十世纪以来几代昆曲演员的成长历程,概括各地不同时期关于昆曲教育模式的积极探索,通过对生源、师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艺术实践等多方面的具体分析,总结近百年间昆曲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教训,试图完成对“近现代昆曲教育”这一选题的系统性、理论性的深入研究。论文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昆曲教育,分为三节。第一节,对“昆曲教育”一词进行定义性的界说,即“关于专业昆曲人才的培养过程的研究”;第二节,按照教育单位进行分类,归纳了四种古代昆曲的教育模式,并对各种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概括,总结其成功的历史经验;第三节,对昆曲教育的内容进行分类论述。第二部分到第四部分,根据教育单位的不同,分别对昆剧传习所、学校及培训班和专业剧团三种昆曲教育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并选取代表性的个案进行深入分析。第二部分,昆剧传习所的昆曲教育。首先,对昆曲艺术的历史盛衰以及二十世纪初昆曲的生存环境和人才状况进行全面回顾,论述了昆剧传习所这一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昆曲科班的创办背景;其次,具体分析了昆剧传习所的创办过程、人才培养方式、实践演出以及“持续性”教育等问题。第三部分,学校及培训班的昆曲教育。首先,概述了各地不同时期昆曲班的整体教育情况;其次,分别以上海戏曲学校“昆大班”和“昆五班”为例,对戏曲学校的昆曲教育模式以及新世纪昆曲教育的探索进行了全面的个案研究;再次,对其它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及培训班的昆曲人才培养实例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专业剧团的昆曲教育。首先,对各地剧团昆曲教育情况进行了整体概述;其次,以江苏省苏昆剧团为例,结合单个演员的成长历程,对剧团学馆“以团带班”的昆曲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再次,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论述“以戏育人”的昆曲教育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总结这种新型的昆曲人才培养方式的成功经验。第五部分,近现代昆曲教育的回顾与思考。首先,对近现代以来各种昆曲教育模式的成败得失予以总结,揭示优秀昆曲人才成材的内在规律;其次,论述曲家、曲友和曲社对近现代昆曲教育所作的贡献;最后,对目前昆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个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建议,试图为未来的昆曲教育事业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