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农产品产量与质量都获得了快速的提升,农产品生产者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愈发重要。而对于农产品供应链来说,市场对农产品新鲜度、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农产品流通领域面临较大的挑战。“农超对接”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由于其在减少农产品中间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推动农业现代化等多方面都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农超对接”对于我国来说还属于新生事物,势必面临“传统小农生产模式对接现代化零售企业、传统生产技术标准与超市采购标准、体制分割与农产品供应链整合之间”等诸多的冲突与挑战,因此,其运行效率特别是各参与主体的效率日益成为“农超对接”模式是否能可持续运营下去的重要科学和政策问题。基于此,论文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农产品流通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农业供应链管理和绩效评价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统计资料分析,以“农超对接”中“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超市”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在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三阶段价值链DEA模型”对“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超市”模式中各参与主体绩效水平进行测算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超市”发展模式中不同地区间各参与主体的技术效率存在差异,其中种植户差异最为明显,主要由于外部发展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区条件限制,包括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历史条件等。(2)“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超市”发展模式中同一地区、同一种类产品的技术效率水平在三个阶段差别较大,其中种植户技术效率水平明显低于合作社与超市。(3)“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超市”发展模式中不同种类的产品在每一阶段的技术效率水平有一定区别,由于“农超对接”过程中涉及多种高附加值农产品,不同种类农产品在种植、保鲜、运输等方面的要求有所差别,所以其技术效率水平存在差异。(4)“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超市”发展模式整体技术效率水平不因产品种类不同而剧烈变动,研究中发现该模式中不同种类高附加值农产品的整体技术效率水平十分接近,此模式对于我国“农超对接”模式的推广与发展是非常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