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认知语法和实据性理论为指导,以英语附加疑问句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从认知语用学角度对附加疑问句发问人的认知状态同这种疑问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加以探讨。 本研究旨在阐明,我们对发生在讲话人头脑里的认知事件和其它诱发因素的研究能够对一个语言单位的语法,语义和语用功能之间的联系做出比较合理的、比较全面的解释。本研究另一目的是以实据性理论为观照,说明语言运用者对相关事态的认知状态能够为语言范畴的建构和运用提供支撑。 依据作者进行的“附加疑问句‘信’‘疑’认知状态”的实验结果,本文尝试提出,附加疑问句发问人的认知状态为:发问人在提问时对附加疑问句陈述部分所表达的命题既有程度不同的相信,又不十分确信,即有不同程度的怀疑。对附加疑问句发问人认知状态的认识为了解其它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发问人的认知状态提供了参照。研究发现,当提出一个问句时,无论是一般疑问句还是特殊疑问句,发问人对句子相关命题的真值或命题内容的一部分往往持有不同程度的“信”和不同程度的“疑”。 基于这一发现,作者尝试提出疑问句的认知模型:“信”是“疑”的前提条件;“疑”是在信的基础上产生的。“信”又是“疑”的归宿:“疑”以求“信”为目的,即通过解“疑”获得新的“信”……。“信”和“疑”不断相互作用丰富着人类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以疑问句的认知模型为框架,本文建立了附加疑问句的认知模型:在一个附加疑问句的运作过程中,发问人对附加疑问句的命题内容既有“信”又有“疑”,这对认知范畴常常表现为“信”强“疑”弱,或者是“信”弱“疑”强,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信”和“疑”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充分表明附加疑问句是一个对立统一体。 根据所建立的两个认知模型,作者在第5章提出:在一个附加疑问句的运作过程中,其信息结构分布特征为,陈述部分被赋予“主题”功能,附加疑问部分被赋予“述题”功能;附加疑问句得以实现主要有3个语用条件;附加疑问句同一句法结构可以表达不同的语义语用功能。这一分析表明:一个附加疑问句的信息结构、语用条件和语用功能是发问人相关的认知状态语用化的治呆.接着,作者在第6章探讨了发问人认知状态的语法化过程,指出在一个附加疑同甸的一法建拘申,附加疑闪部分的后!、陈 分的蟹制桂前工和不同形式的附加厌同白的句法建构是友同人bh知状态语法化的结果 作者尝试运用两个认知模型的假设现察英语其它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以及汉语、法语和德语里附加疑问句发问人的认知状态,发现发问人对相关命题的“信”和“疑”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这一认知特征具有跨语言的解释力,可以对英语疑问句和其它一些语言的附加疑问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给以有理据的阐释。 通过分析发问人的相关的认知状态和附加疑问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本文认为,一个附加馒问白的语法治拘即“陈达白+附加疑问部分’是对其语义结拘“陈为问题”的木征化,这一语义结构是时其语用结拘“相信+怀疑”的拍木化作者提出,一个附加厌问句的语义和语用功能是发问人对一子所述命厄的“信”和“疑’这一认知状态铅用化的治呆;一个附加疑问句的句法建拘是发问人的认知状在语法化的结果 以上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证明,大部分语言单位都是高度完企的、结拘复杂的o坟,这样的乐注并 是其部分的伍单加合(Langackerl 198719).语言运用者的认知状态是一个语言单位的建构和迂用的理据固十之 最后,作者认为,本文所建立的认知摸型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一种常规范型;本文所建立的附加疑问句的认知模型为解释附加疑问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由于本研究的试验范围和作者本人的语言学理论水平和分析认识’能力所限,两认知模型所提出的假设并非高度抽象,理论上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纸漏,有待进一步的探讨.作者在本研究中的尝试只不过是“引玉之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