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空气恶化等问题日趋严重,通过园林植物在不同种植模式下改善土壤养分、提高耐盐能力、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净化空气质量等的作用,营造一种可持续、循环式、低功耗、高效率、自我维持的粗放式经济型绿化模式。
根据对9种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养分的测定分析,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下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林和酸模(Polygonumlapathifolium)地的种植模式可以适应盐渍地生长环境,改良土壤养分条件,是良好的种植模式。
采用正交设计和盆栽实验研究方法,对白三叶(Trifoliumrepens)、高羊茅(Festucaarundinacea)和红叶甜菜(Betavulgarisvarcicla)单作/混作不同种植模式中氮利用效率和植物耐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盐胁迫条件下,氮利用率随盐浓度增加而提高;施加氮肥可以提高植物的氮利用率,但效果不明显;白三叶可通过生物固氮作用,为混作中的其他植物提供额外的氮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了耐盐性,这是自我做功的、可持续的、低能耗的种植模式。
(2)正交分析也证明,种植模式的差异是影响植物固氮能力的最主要因素。白三叶+高羊茅混作的种植模式下植物固氮能力最大,氮利用率最强。
利用植物改善空气质量的研究表明:
(1)红豆杉(Taxuschinensis)、洒金桃叶珊瑚(Aucubajaponicavariegata)、杜鹃(Rhododendronsimsii)、龙柏(Juniperuschinensiscv.kaizuka)、黑松(Pinusthunbergii)、红花檵木(Lorpetalumchindensevar.rubrum)、鹅掌柴(Scheffieraoctophylla)等参试植物均能有效吸收环境中的甲醛、苯、甲苯、二甲苯、TVOC和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并滞留灰尘。
(2)六种植物对甲醛均有高效吸收的特点,红豆杉对甲醛的吸收有高效持久的特点;红花檵木和红豆杉对苯、甲苯、二甲苯的吸收在参试植物中最强;黑松对TVOC的吸收效果不显著,其他树种均有吸收TVOC的能力;红豆杉的滞尘能力表现最好,明显强于其他针叶树;红豆杉和鹅掌柴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最强,且能够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杜鹃和洒金桃叶珊瑚虽然吸收能力较强,但试验后植物体叶片受害严重,失去观赏价值。
(3)利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对所有植物的净化能力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净化能力最强的植物是红花檵木和红豆杉,二者能够高效持久的的吸收有毒有害气体,改善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