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阵发性房颤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内介入治疗两种治疗方法,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成功率低且具有致严重心律失常的特性,其地位逐渐被心内介入治疗所取代。近年来心脏介入治疗房颤的方法受到了心脏电生理医生的广泛推崇,尤其是阵发性房颤的环肺静脉消融(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ablation, CPVA)术,首次消融恢复并长期维持窦性心律的成功率达80%,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未能成功转复。现今研究比较明确的影响阵发性房颤消融效果的因素包括左房内径、房颤病程及房颤的原发病等,术前生化指标的水平对阵发性房颤消融效果的影响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尤以氮端心房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 hsCRP)较多。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阵发性房颤患者CPVA术前NT-proBNP. hsCRP的水平来评估其对预测CPVA术后房颤晚期复发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2年6月因阵发性房颤于我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首次行CPVA术的患者30例(男16例),其中12例患者应用胺碘酮转复无效,18例患者拒绝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要求行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30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者10例,冠心病者8例,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症者1例,其余11例病人为孤立性房颤。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常规行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排除心房内血栓后于次日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进行检测NT-proBNP、hsCRP。所有患者CPVA术均是由同一位术者在三维标测系统和Lasso电极联合指导下进行。2%利多卡因局麻下,常规选择左锁骨下静脉与右侧股静脉途径入路,消融的终点为完全电学隔离,如消融过程中出现典型房扑的患者同时进行三尖瓣峡部的消融并且达到双向阻滞,如术后即刻房颤、房扑仍未终止则进行电复律。术后常规服用胺碘酮、华法林3个月。随访间期为9个月,从术后第4个月开始至术后第12个月,随访开始时所有患者心电图均显示为窦性心律,如随访间期内房颤复发则随访终止。患者均于每月行1次普通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如随访间期内患者出现心慌、心悸等不适症状时即刻行心电图检查。房颤复发的定义:心电图或Holter显示任何类型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30s)均视为房颤复发,根据随访间期内房颤是否复发将病人分为成功组与复发组。结果术后即刻所有患者均恢复窦性心律,无进行电复律者。5例(男3例)患者于术中出现典型房扑同期进行了三尖瓣峡部消融后恢复窦性心律。平均随访8±1.8个月,6例(男4例)患者房颤复发,其中1例于随访的第3个月时Holter显示阵发性房速,3例于随访的第4个月时因心悸即刻行心电图检查显示房颤,后行Holter检查证实为阵发性房颤,1例于随访的第5个月时Holter显示阵发性房速,1例于随访的第6个月时Holter显示阵发性房颤,其余患者未发现房颤复发。根据随访间期内房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成功组,两组比较有无差异。两组之间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疾病、左房内径、EF%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NT-proBNP的水平复发组明显高于成功组(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hsCRP水平复发组明显高于成功组(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T-proBNP、hsCRP水平在房颤复发组明显高于成功组,可以预测阵发性房颤CPVA术后的晚期复发,对阵发性房颤病人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法及对我国节省医疗资源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