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仰是对某种理想信念的信任和崇拜,并以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标准,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一个群体甚至整个社会的道德选择、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信仰、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现状并积极寻求应对策略,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成败得失的重要课题。本论文对山东省内10所高校1137名不同年级、不同科类(主要是文科、理科、艺术)学生的信仰状况进行了调查,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五点调查结论:第一、当代大学生对信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第二、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正确,但个别问题值得警惕;第三,当前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观念是爱国主义;第四,课堂教学直接影响信仰教育的效果;第五,不同类别的信仰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同的效果。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常见的四条经验。论文采用假设检验的形式,运用相关研究、因果研究的方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一些日常经验进行了科学的验证:第一、马克思主义信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统摄作用;第二、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阵地;第三、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态度直接影响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观点;第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效果影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了解程度,影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态度以及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态度。分析了大学生信仰现状的成因。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影响信仰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对信仰的重视程度,二是学校马克思主义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信仰的重视程度会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态度、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状况和人生观、价值观;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知态度、学习的积极性、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态度;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影响信仰的因素主要有全球一体化冲击、价值多元化取向及目前社会中存在的矛盾问题等现实因素。另外大众传播媒介中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舆论对大学生的信仰也产生一定影响。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要想使大学生信仰教育发挥实效,必须加强大学生对信仰意义的认识,把信仰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时代主题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必须构建科学的大学生信仰教育内容,使信仰教育言之有物;必须发挥高校主阵地作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与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并完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强党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创设积极的舆论;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