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黄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其性寒味苦。大黄药材来源于蓼科(Polygonaceae)大黄属(Rheum)掌叶组(Sect.Palmata A.Los.)植物的干燥根及根茎,正品大黄的原植物有三种,分别为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和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据文献查考,古今所用大黄是一致的,主要是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使用相对较少。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多产于青海东部、甘肃南部和西藏东部,习称“北大黄”。药用大黄习称“南大黄”,主产四川、云南、湖北、陕西等省。 大黄药用历史悠久,功效独特,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临床广泛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等的治疗。可生用、酒炙、酒蒸或炒炭。大黄在中医临床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大黄也是世界性应用广泛的重要天然药物之一,所以其使用需求量很大。由于传统汤剂服用剂量大,质量不稳定,煎煮、服用、携带均不方便,故将其制成工艺先进、质量稳定可控、剂量准确、服用方便、便于携带、安全有效的大黄配方颗粒具有重要意义,“大黄配方颗粒质量标准规范化示范研究”课题为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该课题的一部分。本课题主要通过对大黄的系统研究,制定大黄配方颗粒原料药(饮片)入选标准;建立较系统完善的大黄配方颗粒成品质量标准。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和可参照的范例。 本课题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大黄项下相关规定,对不同厂家的(原植物为掌叶大黄)生大黄、酒大黄和熟大黄饮片的性状、纯净度、鉴别、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和砷盐总量、浸出物、游离型蒽醌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确定了大黄配方颗粒原料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指标。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颗粒剂项下相关规定,对生大黄、酒大黄和熟大黄配方颗粒进行了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差异检查及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了重金属和砷盐总量、有害元素(铅、镉、砷、汞、铜)及农药残留量的检查;建立了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和多指标的含量测定方法;初步探索了生大黄配方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鉴别方法。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规范、可控的大黄饮片和配方颗粒成品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