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将关于文化的全部理解都置于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构建了以实践本体论为核心的文化哲学,它以“现实的人”为理论主题,以人的劳动实践为逻辑基点,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终极价值,实现了与文化史观的彻底决裂。全面理解和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变革意义,需要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包含着丰富而深邃的文化理念,这为我们研究文化建设问题提供了基本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列宁站在科学理论与俄国实际的交汇点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化观的基础上,创立了富有中国气派的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中国化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继往开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深耕改革开放的实践沃土,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列宁主义文化观、毛泽东文化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都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科学理论。当下,中国已经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又一个关键节点,只要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就很有可能造就“最好的时代”;但面对纷繁复杂的时代形势,一着不慎,也许就会进入“最坏的时代”。当今时代,文化建设问题日趋重要。一方面,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日益激烈,而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化使得中国的文化建设面临空前的认同危机和安全挑战;另一方面,现代化、市场化背景下的深刻社会转型,使得文化失衡失重、文化体制不畅、文化供给不足等问题在中国日渐凸显,文化建设的滞后严重制约着中国的健康协调发展。面对这种“内忧外患”的文化建设困境,我们亟须强大思想力量的引领。当科学理论照亮时代现实,定能消散埋藏在人们心头已久的文化焦虑。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包容性的高度统一,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地位,强调以社会实践为基础进行文化创新,主张以人民需求为导向进行文化创造,倡导马克思主义同民族文化的深度结合,足以胜任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任。本文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阈下,深入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充分发掘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引领价值。文章除绪论外,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其发展进程。主要是以“文化”概念为逻辑起点,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内容,并追本溯源,纵向梳理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列宁主义文化观、毛泽东的文化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探寻马克思主义列宁文化观的发展历程及中国化进程。第二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实境遇。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视阈下,全面分析现阶段中国的文化建设所面临的种种矛盾与挑战。第三部分是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这一部分是本文的目的和归宿,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为导向,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