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民、伍连德《中国医史》与陈邦贤《中国医学史》比较研究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kelly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王吉民、伍连德先生合作编撰的《中国医史》(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又称《王伍医史》,1932年第一版)是我国第一部用英文编写的中国医学史专著,而著名医史学家陈邦贤先生编著的《中国医学史》(1919年第一版),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中国医学通史著作,可谓我国医学史研究的开山之作。这两部辉煌巨著向国内外读者宣传了我国悠久的医学历史,赢得读者们和研究者们的赞誉。然而根据笔者所掌握的研究材料,目前对两本医学史巨著的研究相关文章仅有50余篇,尤其是对王吉民、伍连德先生合作编撰的英文版《中国医史》研究资料相当匮乏。近一个世纪以来,大多数文章主要是对著者生平和两本著作写作背景的介绍,鲜见对两书内容和特色以及学术价值的深度探讨。本研究通过对两本医学史和相关文献进行认真研读、系统整理、深入挖掘,旨在介绍两书的内容,比较两书的特色和异同,使其学术精华得以发扬光大,正如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所言:“不读医学史,不知中医之源流;不学各家学说,则无法传承与发展”(邓铁涛壬申年(2012年)96岁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史各家学说教研室题词)。我国医学源远流长,没有医学史知识不足以了解几千年来的成就与发展,基于这一宗旨,笔者开展了本研究,目的是让更多中医学习者及医史的研究者了解王吉民、伍连德编撰《中国医史》与陈邦贤先生编著《中国医学史》的学术地位与价值。方法:本研究以《中国医史》(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和《中国医学史》以及相关文章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理论评述法进行研究。文献研究法,包括图书馆文献的查找,资料的收集、鉴别、翻译、整理、分类、汇编等;理论评述法,是对于两部医史巨著某些学术观点凝练、归纳演绎、传统阐释、相关对比等,进一步分析两本医史巨著的特色和优缺点,给予客观的评价。重视两部医史原著及其相关一手资料的发掘查找、阅读翻译摘录整理,扫描复印拍照等方式,保存有价值文献,保证一手资料。将收集到的资料,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资料存储,分类汇编,形成以文字为表现形式的word文档、以图片为形式的图像资料,以PDF或数据为形式的excel表格文件,是完成论文必不可少的前期工作。理论评述法是治史要有自己学术观点或理论主张,医学历史需要后人评述,所谓“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论文采用相关对比、观点分析、史学阐释、归纳演绎等方法,以《中华医史杂志》、《中医文献杂志》关于理论凝练研究方法为行业标杆,按照其行文规范的要求,提炼相关学术观点,将部分现象与情况相近的对照物进行对比,在事实写作的基础上附加一定的按语,发掘两部医史巨著的共性和个性,探讨其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学术价值。结果:通过以上两种研究方法形成学位论文,结果内容可以具体分为五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在查找收集提炼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简要介绍和对比王吉民、伍连德和陈邦贤先生的生平。了解著者的生活和受教育背景有助于了解他们的学术态度,从而更好地了解著作的学术特点。第二部分:《中国医史》(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和《中国医学史》的写作背景和版本情况比较。两书自初版后多次再版,为使医史学习者对两书有清楚准确的认识,有必要对其版本情况给予介绍。针对《中国医史》的初版和再版的地点给予明确的论证,纠正某些文章中关于此书出版地点方面的错误。第三部分:介绍《中国医史》(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和《中国医学史》的内容和篇卷情况并进行对比,使医史学习者、研究者对两书的架构有个整体的宏观上的了解。第四部分:比较王吉民、伍连德先生的《中国医史》(His tory of Chinese Medicine)和陈邦贤先生的《中国医学史》各自的特色,并分析原因。除了两书写作语言上不同之外,两书在内容上各有千秋和侧重,并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例如王伍医史史料丰富,但是缺乏史论观点;而陈邦贤《中国医学史》的史论理念和视野都胜人一筹,然而内容略显简略。这些特色是与著者本身的语言以及医史研究背景有关的,又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第五部分:对比《中国医史》(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和《中国医学史》的异同之处,并对学术价值和影响给予客观的评价。《中国医史》作为第一部中国人用英文写成的中国医学史巨著,向世界打开了认识中国医学宝库的窗户。而《中国医学史》作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医学史通史巨著,对后人的医学史学习和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指导意义。现今由于对这两部书研究不多,世人对它们了解不多。笔者认为有必要给予两书公正、客观的评价,以期让世人对其学术价值给予正确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结论:在诸多的中国医学史研究著作中,陈邦贤先生的《中国医学史》与王吉民、伍连德先生的《中国医史》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医学史著作,成为中医医史学科开山始祖。两部医史巨著不论从语言水平、史料搜集还是编写理念方面来看,都是后世医学史著作编写的典范,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陈邦贤的《中国医学史》是一部原创性的医学史著作,确立了我国医学史的编写体例, 对中国历史上著名医家、医学著作以及医学事件,按照通史从古至今的写作方法进行描写与评述,因而是我国医学史研究中的一部开山之作,为后人从事医学史研究提供了范例。由于陈邦贤先生理论境界较高,因此此书的编史理念与方法在上世纪初无人能出其右。陈邦贤非常重视医史资料的搜集,强调要以史实说话,因此在《中国医学史》中引用了大量翔实的医学资料。他还非常重视疾病史的研究,对历代疾病名称进行考究,这也是《中国医学史》的一个独特亮点。王吉民、伍连德的《中国医史》我国第一部用英文写就的中国医学史著作,向海外人士宣传了中国医学对人类文明健康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王吉民、伍连德撰写《中国医史》是难能可贵的。该书特色鲜明:在描述中国医学历史的同时,向世界介绍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现象,呈现出明显的科普性和浓郁的人文色彩;二人细心编写了内容丰富的附录和索引部分,极大地便利了读者的阅读。当然,由于两人都有接受西洋医学教育的背景,近代部分厚今薄古,重点讲述近代西医在中国发展的历程,搜集到有关教会医学和海关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内容丰富翔实,侧重于科普,照片和图片资料弥足珍贵,都有“存史”学术价值。陈邦贤、王吉民、伍连德三人可以说是语言的大师。出生于书香门第的陈邦贤自幼学习中国古代典籍,打下深厚的国学功底,在《中国医学史》中读者可欣赏到其准确凝练的语言。而伍连德、王吉民自幼接受英文教育,分别在英国和香港攻读西医,精通英文,英文文学功底深厚,引用英文经典著作准确到位。阅读二人编著的《中国医史》时,读者便可领略其行云流水、简洁地道的语言特色。王吉民、伍连德先生合作编撰的《中国医史》和陈邦贤先生的《中国医学史》同为著名的中国医学史著作。虽然两书呈现出不同的学术风格与特色,但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和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他们筚路蓝缕,其学术名著承前启后,师从者众,代表了中国医学史学科奠基发展之百年。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地区留守人口的数量逐年增加。长期的城乡二
《安南志略》一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越南史籍,由十三世纪末内附元朝的越南人黎崱撰著而成。该书约成书于十四世纪三十年代末,共二十卷,近十万字,后亡佚一卷,现存十九卷。作为
礼貌原则是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基本要求。如何更加有效地在传递负面信息的商务信函中体现礼貌的原则,如何从用词角度来补偿这类本质上威胁收信人面子的行为,以及达到照顾双方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中学教育改革的未来发展也应当紧贴“法治社会”的建设脚步,而中学教育范畴内的“法治”,就是“依章治校”,学校章程既是教育改革中各项政策
电视剧《生死线》讲述了一群默默无闻却舍生取义的布衣之士,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演绎的一曲悲壮史诗。剧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平凡却伟大的英雄形象。同是英雄,这些人物却各具特色
古筝"摇指"是古筝演奏中的一种重要技巧,在不同流派、地域的音乐作品中"摇指"有着不同的演奏方法和演奏意义。在运用这些不同"摇指"时,技巧所赋予这些不同"摇指"的基本意义是
人脸识别作为现代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应用,能够利用人脸图片的视觉特征进行身份识别,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传统的身份识别方法相比,人脸信息很难被他人模
我国是水产大国,但大量的水产加工业未能将其充分利用,随之产生了大量的废弃鱼下脚料,这些加工下脚料仍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矿物成分,易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而在现
目的:卵泡每月会消耗一部分,如果在40岁之前卵巢内卵泡以及被耗竭完或被各种理化因素破坏,卵巢功能将提前丧失,并伴随一系列因其功能丧失导致的症状,这些情况统称为卵巢早衰(p
消费是人类生活不可避免的话题,大到国家财政,小到个体的日常支出,消费行为关系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各项改革措施的施行以及西方思想文化的引入,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