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需要基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从历史学科知识体系中选取历史知识以建构历史学习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妥善处理成人与学生这两种不同认知逻辑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即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逻辑结构问题,其关键在于文本陈述需要以适合学生学习认知方式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但当前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文本陈述存在文本用语笼统模糊、内在逻辑出现断裂与文本内容条块分割等问题。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对教科书还有着很大依赖性的条件下,其结果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历史史实与其特定时代背景相割裂这种现象并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具体的历史问题。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思维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对基础教育的独特贡献。在我看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促进者,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其逻辑起点不是教师应该做什么而是教师能够做什么,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做什么。如果我们基于问题解决视角去看待具体历史问题并遵循“是什么-怎么办-为什么-怎么样”这种认知逻辑去呈现文本内容,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思维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具体的历史问题,而且还可以利用教科书导向功能为教师整合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提供必要的规范、有效的帮助和积极的引领。 所谓问题解决视角也就是将历史作为人类社会为解决其生产、生活、交往与发展所面临具体问题的动态过程,这在历史教科书编写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回归到具体历史问题本身并通过梳理历史人物为何如此解决历史问题及其局限条件去呈现课程内容,进而实现学生学习认知、历史课程目标与当前社会生活在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文本陈述中的有机统一。我们需要通过必要而适当的制度安排建立教材质量评价机制、教材编写保障机制和课程标准修订机制才能有效达成编写出既适合学生学习认知心理特点而又有助于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和更新教学理念的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这个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