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丕瑶的为官思想与实践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bbs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丕瑶作为晚清重要的地方官员,虽然不似曾国藩、李鸿章等封疆大吏那样显赫,但却历经同治、光绪两朝,深得当政者的宠信。多次受到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嘉奖,这在晚清官员中并不多见。通过对他的研究可以了解晚清时期地方官员在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如何来治理地方,解决国家危亡。本文旨在对马丕瑶一生中的为官时期进行论述,着重论述其赈灾思想、经济思想、吏治思想及相关实践。把对马丕瑶一生的研究作为一个整体,了解这位晚清时期重要的地方官员,以期得出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并给予公正的评价。另外,本文力图在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的同时更希望能挖掘出深刻的现实借鉴意义。本文主要通过三大方面来进行论述:第一部分:论述马丕瑶的赈灾思想与实践。百年不遇的旱灾给晚清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临危受命的马丕瑶担任了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解州的知州。所以本部分全面概括马丕瑶在面对灾荒时所做的思考,以及对其赈灾思想的实践,主要包括赈济灾民、平抑物价、清丈土地、均减徭役、恢复灾后生产、进行民众教化等。通过对其赈灾措施的论述从而挖掘其措施中所存在的现实借鉴意义。同时,其对灾荒的治理虽然取得了重大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第二部分:论述马丕瑶的经济思想与实践。为了挽救统治,晚清时期进行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马丕瑶虽然不是洋务运动的典型代表,但是其经济思想却体现出了向洋务思想的转变,这主要体现在工业、农业、对外贸易等方面。通过对其洋务思想实践的探讨,进一步分析其洋务思想的成因。第三部分:对马丕瑶的吏治思想与实践进行论述。即对马丕瑶为官三十年中对地方吏治措施的总结归纳,并与同时期的其他地方官员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其吏治思想的突出特点。结语部分:通过上述具体史实的阐述,以及对马丕瑶赈灾、经济、吏治思想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马丕瑶一生的为官思想。虽然身处封建没落的晚清社会,但是其思想中却时时体现出“关注民生”的现实意义。通过上述材料的把握,有助于我们理性而客观的分析马丕瑶的历史地位,更准确地把握历史真相。
其他文献
吴景超是中国社会学的开创者之一,是“胡适派学人群”在《独立评论》时期的主要撰稿人。然而,学术界对吴景超政治思想的研究却十分薄弱,不但对其著述的整理遗漏颇多,而且对其
文章回顾了近5年在国内外发表的中国大陆各主要省市出生缺陷监测及神经管缺陷(NTDs)资料,2006-2013年全国NTDs总发生率加权平均为6.18/万,其中甘肃省的发生率为30.05/万,明显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全境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帝国主义实施的各种殖民政策使这一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发生了质的变化。其中农业移民计划和耕地垦殖计
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加上人为破坏等原因,山东成为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特别是在八年抗战中,天灾人祸相互影响,更使得山东人民深受灾害的影响。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在党和政
电力市场深化改革步伐的加快,为电力施工项目建设规模的扩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结合当前电力施工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可知项目计划实施中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威胁着项目施工
本文通过运用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对清人汪由敦进行了人物研究。文章共分引言和正文四章。引言论述了选题的目的和想法,简要地回顾了目前学界关于汪由敦研究
国家机关建设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新问题。自新中国成立,国家机关建设始终是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关注的重点。改革开放后,传统政治体制中国家机关的弊端对经济发展的束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