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他可莫司(FK506)滴眼液治疗大鼠角膜碱烧伤的药物有效浓度及给药方案,评价其抑制角膜碱烧伤后免疫炎症反应,改善角膜微环境的效能,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NaOH滤纸片敷贴法制作大鼠角膜中度碱烧伤模型,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B、C组为治疗组,给予浓度0.05%、0.1%、0.5%FK506滴眼液治疗,4次/天,D组为阴性对照组。观察不同组别大鼠角膜透明性、基质融解程度以及新生血管形成情况。在不同时间点(第3,7,14,30d)处死大鼠取下角膜, HE染色分析角膜组织结构的变化,比较炎症细胞浸润程度的差异,免疫荧光法检测CD4/CD8阳性T细胞时空表达规律。结果:碱液滤纸片烧伤角膜后,角膜雾状水肿,烧伤区角膜上皮缺失,基质融解形成溃疡,角膜缘血管扩张,后期形成新生血管,角膜失去透明性。FK506治疗组的角膜在溃疡形成面积,角膜混浊等级以角膜新生血管化程度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①.角膜融解定量分析结果:烧伤后3d,A、B、C组角膜融解面积分别为(3.14±0.25)mm2、(2.65±0.28) mm2、(2.27±0.47) mm2,而对照组D组为(4.06±0.41) 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FK506治疗组与中、高浓度组相比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0.1%与0.5%浓度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别(P>0.05); 7d时角膜融解面积缩小,分别为A组(1.82±0.51)mm2、B组(1.34±0.41) mm2、C组(0.90±0.39) mm2,与对照组D组(2.47±0.54) mm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角膜混浊定量分析结果:治疗组在烧伤后角膜混浊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其规律与角膜融解面积的变化曲线相一致,中高浓度组之间则无差异。③.角膜新生血管定量分析结果:治疗组在烧伤后3d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A组(4.26±0.36)mm2、B组(3.88±0.33) mm2、C组(3.54±0.46) mm2均小于对照组D组(5.00±0.12) mm2,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A与B、C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与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种差异性保持至第14d方逐渐减小。烧伤角膜HE染色检查显示FK506治疗组基质中炎症细胞浸润的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计数结果显示3d时,A组(77.67±4.51)个/0.04mm2、B组(51.33±3.21)个/0.04mm2、C组(41.67±3.06)个/0.04mm2,而同期对照组D组(97.00±6.25)个/0.04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提示治疗组中CD4阳性细胞的数量少于对照组,通过光密度分析,低浓度治疗组为中等强度荧光,中高浓度治疗组为低荧光,而对照组则表现为弥漫性强荧光。在整个角膜碱烧伤病理过程中,CD8+ 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给药组与对照组对比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他可莫司(FK506)局部使用可明显下调角膜碱烧伤后T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同时也可间接减轻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并且表现为浓度依赖性。FK506局部干预后可阻止角膜碱烧伤后基质融解程度,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减轻角膜组织结构的破坏,改善角膜预后,从而为角膜碱烧伤急性期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免疫治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