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周免疫器官起源于中胚层,形成于胎儿晚期,主要包括脾脏、淋巴结和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淋巴小结等,是免疫活性细胞定居、增殖和对抗原刺激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中淋巴细胞由中枢免疫器官迁移而来,经抗原刺激而分化增殖,继而产生免疫学功能。外周免疫器官作为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是反映动物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其组织结构与功能随着免疫应答而发生变化。哺乳动物出生后通过口服母乳不断获得母源抗体,而雏鸡出壳后,母源抗体获得相对有限。在出壳初期,雏鸡如何保护自身不受病原体的侵扰,外周免疫器官如何发育、功能是否完善、能否提供及时有效的免疫保护呢?这些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选择9、11、13、15、18、20日龄鸡胚及1、4、7、14、21、35、56日龄雏鸡,每个时期分别采集5只鸡(胚)的脾脏、盲肠及食管与腺胃结合处等部位,并制作冰冻切片。利用HE染色方法观察雏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外周免疫器官组织发育过程和结构特征;利用免疫组化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外周免疫器官中的出现、迁移、组织定位、增殖等一系列发育过程;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和数据统计软件分析不同生长阶段外周免疫器官中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比例、动态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组织结构方面,脾脏实质内的白髓与红髓在胚胎18日龄后明显可辨,4日龄雏鸡脾脏中形成明显可辨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椭球周围淋巴鞘;盲肠基部T、B淋巴细胞在胚胎20日龄时开始出现,即初步形成盲肠扁桃体;食管与腺胃结合处在4日龄时形成明显的隐窝结构,即食管扁桃体初步形成;14日龄时,三种器官中首次出现生发中心;随着日龄的增长,外周免疫器官特征结构不断发育成熟,脾脏在21日龄时达到成熟水平,盲肠扁桃体和食管扁桃体在35日龄时达到成熟水平。2、在T、B淋巴细胞出现时间方面,脾脏中IgM~+和IgA~+细胞在胚胎15日龄时开始出现,IgG~+细胞、CD3~+和CD8~+T淋巴细胞在胚胎18日龄时出现,CD4~+细胞在胚胎20日龄时出现;盲肠扁桃体中CD3~+、CD8~+和IgM~+细胞在胚胎20日龄时开始出现,而CD4~+、IgG~+和IgA~+细胞均在雏鸡出壳后1日龄时出现;食管扁桃体中CD3~+、CD4~+、CD8~+、IgM~+和IgG~+细胞均在胚胎20日龄时开始出现,而IgA~+细胞则在雏鸡出壳后1日龄时出现。3、在T、B淋巴细胞数量变化方面,外周免疫器官中T、B淋巴细胞的数量随日龄增长,整体均呈上升趋势。脾脏在21日龄时达到稳定,食管扁桃体和盲肠扁桃体均在35日龄时达到稳定;脾脏中T淋巴细胞亚群以CD8~+细胞为主,B淋巴细胞则以IgG~+细胞为主,并在7日龄后数量超过CD3~+T淋巴细胞;盲肠扁桃体中T淋巴细胞亚群以CD8~+细胞为主,B淋巴细胞以IgM~+细胞为主,并在35日龄后数量超过CD3~+T淋巴细胞;21日龄后,食管扁桃体中B淋巴细胞以IgA~+细胞为主,数量超过CD3~+细胞,CD4~+细胞的数量多于CD8~+细胞。4、在T、B淋巴细胞组织定位方面,脾脏中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动脉周围淋巴鞘中,而IgM~+、IgG~+和IgA~+细胞主要分布在椭球周围淋巴鞘和生发中心中;4~7日龄时,盲肠扁桃体中T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粘膜固有层的中下部区域,而B淋巴细胞则主要分布在中上部区域,随后各日龄T、B淋巴细胞均匀地分布在粘膜固有层中;在食管扁桃体的T淋巴细胞聚集物中,CD4~+细胞紧密排列,主要占据中央部位,CD8~+细胞主要散布在外周,同时B淋巴细胞又环绕在整个T淋巴细胞聚集物的外周;B淋巴细胞聚集物主要为生发中心,其中存在大量IgM~+、IgG~+和IgA~+细胞,同时T淋巴细胞又环绕在整个B淋巴细胞聚集物的外周。5、外周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发育和淋巴细胞发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淋巴细胞迁入淋巴器官刺激组织结构的发育成熟,同时成熟的组织结构又为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并行使功能活动提供场所。外周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和淋巴细胞发育在35日龄均达到成熟水平,这也表明雏鸡外周免疫器官的免疫功能在35日龄时达到成熟。通过对鸡外周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发育和淋巴细胞的发生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了解到雏鸡在胚胎期以及出壳初期的免疫状态,这将为禽类分子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增添了新的内容,并为雏鸡适时免疫、致病机理和疾病防治等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