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国各个地区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兴建了大量新村,其中完善农村道路系统,改善村内的道路交通环境是新村建设的重点之一。道路系统是村庄的骨架,是村庄发展的先决条件,是评估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无论乡镇政府还是当地农民都迫切的希望建设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以进一步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带动村庄经济增长。良好的村庄道路交通环境,是生产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保证,对创造生态、和谐的社区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范围限定在北京周边以及河北一带的村庄。从京郊村落的历史文化背景出发,以村落巷道空间为切入点着手调研,根据京郊一带的气候、水文、地貌特征、村庄用途,及村民的居住习惯、交通出行习惯,归纳古村与新村的巷道布局形式,总结京郊一带村庄的交通空间类型,并结合村民交通出行情况、村内公共空间环境、村庄土地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农田林网保护、民居翻新、当地产业发展状况,及农民自建参与度等几个方面,探索适应现阶段乡村地区特点的交通空间建设模式和景观形态。论文主要的成果体现在:在村镇体系规划、村域规划的宏观背景下,将村庄道路交通空间作为一个专题,从村落景观改造这个微观视角入手,分析了京郊一带的交通空间特点;通过田野调研,以及对相关基础资料的收集,了解农民需求,提出适应京郊村庄交通空间建设的方式;尝试性地运用以上成果,对穆嘉峪镇碱厂村交通空间景观进行了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