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渔业协定》框架下两国相互入渔的分析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w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韩渔业协定》(简称《协定》)是我国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称《公约》)生效后签订的第二个政府间渔业协定,是中韩两国尚未完成海洋划界的情况下,就渔业问题做出的临时性和过渡性安排。《协定》主要对专属经济区管理水域、中韩暂定措施水域、过渡水域、维持现状水域和特殊水域这五块区域的渔业生产作出了规定,其重点和核心是专属经济区管理水域的相互入渔安排及渔船管理问题。《协定》于2001年6月30日正式生效,至今已实施13年,为新的国际渔业秩序的构建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较多负面影响,如我国渔船被韩国海警抓扣的事件屡屡发生。本文运用实地调研,文献分析、比较研究、总结归纳等研究方法,通过查阅两国渔业统计、《协定》相关论文和著作、中韩渔业联合委员会会议纪要等资料,分析了历年《中韩渔业协定》的执行情况,特别是2001-2013年专属经济区管理水域相互入渔的情况:韩国许可我国渔船的入渔规模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入渔条件和程序规则复杂繁多,但我国的实际入渔率却高居不下,并逐年增长;韩国渔船进入我方一侧水域作业的船数一直处于低位,并逐年下降。阐述了《协定》的执行对我国渔业的影响:大量渔船退出韩国一侧的传统渔场,渔业生产、流通、加工、贸易等领域都受到了较大打击,中韩两国之间的渔业纠纷也日趋增多。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些负面影响的原因:《协定》签署之初没有将渔民的传统捕鱼权放在第一位;我国近岸渔业资源的衰退、渔业结构的不合理、渔船管理基础薄弱和体制机制不健全:渔民素质不高,为利益铤而走险的心态以及韩国海警的暴力苛刻执法。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我国渔业生产特点提出了政策建议:养护近岸资源,调整渔业结构;在中韩渔委会谈判中要争取主动;做好渔民培训教育工作;着力解决“三无渔船”问题;帮扶渔民自律组织;增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其他文献
长蛸(Octopus variabilis,Sasaki1929)隶属于头足纲(Cephalopoda)、八腕目(Octopoda)、蛸科(Octopodidae)、蛸属(Octopus),在我国南北沿海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朝鲜西海岸以及西太
研究大洋性物种的垂直分布和栖息地特征对认识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为目标鱼种的渔业管理、以及制定有效措施来减少兼捕提供重要信息。通过我国科学观察
文章总结了目前学校教学管理绩效考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教学考评有效性的对策,也就是优化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优化学校教学
本文通过为期4周的养殖实验研究了不同脂肪源和不同鱼油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中华绒螯蟹生长、体脂含量、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脂肪
本研究对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剂在水产养殖上的安全应用进行综合性评价。以鲫(Carassius auratus)为试验鱼,研究了在不同更换药液频率、溶剂配制、水温、pH值、鱼规格条件下高效氯
市政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一项动态控制过程,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只有在监理工作中使用工程计量审核权、支付工程进度款审核权、工程造价审批权,主动对市政工程的
盐碱地是我国濒海地区土地资源的一部分,占有很大比重,并且每年因自然及人为原因面积逐年增长。这些地方既有滨海重盐碱地,又有内陆盐碱地,其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形成了水、土中盐
第一部分为“鲮鱼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微卫星标记是一种以2~6bp的核苷酸序列,成串联重复散布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重复序列,一般重复数为4~60次,具有保守性、共显性遗
学位
战略性贸易政策作为新贸易理论的政策主张,不仅在理论上严重依赖假设条件,而且在实践中也面临战略性产业难以识别、信息不充分以及政治力量、利益集团的影响等等困境。但这些